分享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聪明的家长应该这样做

 芳菲2 2016-04-02

 先讲一个我常常在家长讲座中讲的真实故事

 

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大量阅读,小学时作文还得到过大奖。但是进入高中之后,由于不喜欢高中语文老师那种应试式的机械教学法,上课总是不听,也不按老师的要求做题,还不听劝告,语文成绩下降得很厉害。

 

记得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她放学一进家门,眼泪就一直往下掉,哽咽地对我说:“妈妈,我语文考咂了,才96分(满分150分),全班倒数第二名,虽然别的科目考得很好,但是被这科语文拉低了好多名次......

 

我温和地说:“孩子,我知道你考差了心里难受,来,来妈妈这里,靠着妈妈,和妈妈说说,如果想哭就哭一会儿吧。”

 

女儿扒在我肩膀上尽情地哭起来......

 

过一会儿,我看到她的情绪平复下来了,于是说:“女儿,你哭完了没有,哭完了妈妈想对你说,妈妈要祝贺你!”

 

女儿猛地抬起头,睁大了泪眼问:“祝贺我?妈妈,你是幸灾乐祸吗?还是在说反话呢?”

 

我抚摸着她的头发,微笑着说:“不是的,妈妈要说的是,痛苦与挫折都是上天化了妆的礼物,上天是要你注意到你是哪方面出现了问题,哪方面需要改进。如果你因此找到了改进的方法,那你就是接受了上天的礼物;如果你哭完就算了,或者一蹶不振,那你就是没接受上天的好意。妈妈相信你心中是会有答案的。”

 

然后我就什么都不说了。本来,我可以——

 

1、否定:“考差有什么妤哭的,以后努力就行了呗......

2、说教:“我早就告诉你......

3、出主意:“你应该......

 

但是我没有!

 

我首先接纳了她的情绪,用心地去倾听,引导她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她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且传递了对她的信任,相信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此之后,女儿的语文突飞猛进,高考时语文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经常说这样的话:“女儿,年轻是可以犯错误的,关键是要从错误中学习!”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揪着孩子不放,抓住机会责骂、说教甚至体罚,仿佛不严厉处置就不足以让孩子吸取教训。这其实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传统的想法是:要想让孩子做得好,应该先让他感觉差。

 

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念,惩罚和说教不能让一个人长久地改变其不良行为,只能让他愤恨、厌烦、报复、破罐破摔。更有甚者,让他因对犯错过度恐惧而不敢尝试,变得日益缺乏自信,或者害怕受到惩罚而推卸责任,变成一个不敢负责任的孩子。

 

这些都无法培养观自信的孩子。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要让他感觉好!

 

如果父母和老师可以释放一些空间,接受孩子犯错的可能性,让孩子知道就算犯错也有价值,他就敢于诚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其行为负责。最重要是,可以引导孩子找到下次不再重蹈覆辙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做一些不良的行为,多半是因为没有理解”目的”“行为”“代价”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我们若是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这三者的相关,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思考的角度,更能够帮助孩子在充分理解之后,自发地修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没有人能改变别人,除非他自己想改变!

 

这里再举个前段时间教育群的一个家长向我咨询的例子:

 

家长问:燕子老师,我儿子前两天数学测验交卷后发现有题漏了,竟然悄悄地跑到老师办公室去改,结果被同学告发了。我出差途中被告知明天要见家长,燕子老师有何建议?

 

我是这样回答的:


发生了这件事情,你儿子的第一反应是羞愧,因为害怕别人对他的负面评价会让他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严重受损,这个时候作家长的要接纳他的情绪,不要落井下石,要给他安全感,等他感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后再找他谈。

 

不要说教,不要告诉他这样做是多么的不老实,多没面子,增加他内心的压力和无价值感,更不要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我们要相信,孩子这样做的肯定有他重要的理由,而且最底层的理由一定是积极的、正面的。

 

你别预设立场,先问孩子:“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和妈妈说说吗?”然后你就不带评判地去倾听,中间可以用:“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问句,让孩子把所有的情绪渲泄完,家长要注意感同身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等孩子情绪平复之后,你可以这样对他说:“妈妈知道你这样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能告诉我吗?”引导孩子说出不好的行为底下的一个积极正向的理由,比如他说想修补自己的过失,取得好的分数。

 

你这时应该肯定他,说人有过失了就要去设法修补,你的想法很好。然后你又问他如果修补了有什么好处,他可能会说,成绩会好些,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你可以说:“是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的肯定和赞美,你的愿望是好的。那么你的做法到达成了你当时的良好愿望了吗?”孩子说没有,你问:“为什么没有呢?”......

 

当我们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说出他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偏差,并且思考他自己为错误行为付出的代价时,你就可以说:“没关系,你认识到了就好。认识到就可以修补错误。现在你来思考一下,如果想真正达到你那个好的目标,可以有什么做法,以后可以怎么避免重犯这种得不偿失的错误?”......

 

就这样,家长一步步地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强化其正向目标与正确行为之间的关联,自此至终态度温和,理解接纳,没有责备和说教,甚至没有提过多的建议,相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动力。

 

末了,还可以问孩子:“明天妈妈要去见老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希望妈妈怎么做?”

 

孩子做了错事一点都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如果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做错事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和弥补,这对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十分有益,也能让孩子从中发现自己错误行为的目的在哪里,激发其内在积极向上的动力。

 

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想:

希望父母以自己为荣

得到父母和其他人(尤其是老师)的欢心

被接受,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

自由表达意见和看法

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毕竟,所有孩子的行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这是孩子做好的内在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