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娃过程中那些「愚人」的事儿:明智的妈妈都知道

 北斗书斋 2016-04-02

一年一度的愚人节又到了,今天你有没有愚人,或者有没有被你的孩子愚?


谁说孩子就不会逗你玩儿呢,比如有时候,他们看起来好像生病了,其实却是「障眼」的正常生理现象。


想要练就火眼金睛,不被假病症迷惑?本文就是你的修炼秘籍,走过路过,不容错过!


1. 假月经

表象
女宝宝在出生后 5~7 天或 1~2 周后,会忽然从阴道内流出像是带血的分泌物。
真相
假月经是妈妈怀孕后期分泌的雌激素影响女宝宝的结果。
应对
等待



女宝宝出生后,妈妈的雌激素突然停止供应了,宝宝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就会迅速下降,子宫黏膜失去雌激素作用,因而脱落出血。


女宝宝出生后,短期内的阴道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无需惊慌;如果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有必要咨询医生看看有没有其他问题。


2. 乳房肿大

表象
新生儿出生后几天,乳房处出现隆起,甚至还流出乳汁一样的液体。
真相
这同样是宝宝在母体内时受妈妈激素影响的结果,属于正常现象。
应对
等待



挤压孩子乳腺可能会导致感染!不要挤!


出生后大约 1~2 周,新生儿体内激素水平会逐渐降低,最后乳汁全部分泌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现象就会自动消失,无需惊慌。


3. 全身脱皮

表象
宝宝出生后不久,全身出现脱皮现象。
真相
这是新生宝宝皮肤结构特点和宝宝生活环境改变的结果。
应对
清洁


皮肤由外面坚韧的表皮层和里面柔软的真皮层构成,二者之间靠一层叫「基底膜」的组织相连。


新生儿的基底膜不够发达、细嫩松软,因此表皮和真皮联结不紧密,表皮脱落机会比较大。


而且,新生儿出生前是处在温暖的羊水中,出生后受寒冷和干燥空气的刺激,皮肤收缩,也更容易脱皮。


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清洁护理,避免外来的感染和损伤就可以了,不必为此而感到惊慌。


4. 容易受惊

表象
婴儿的头部突然变换姿势或者后仰时,或者婴儿受到巨大的、突然的声音惊吓时,会四肢大张、脖子伸长,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做出拥抱的动作。
真相
这是婴儿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这类反应在不少小动物身上一辈子都存在,在人类会慢慢消失。
应对
等待


反复「玩」这个动作可能让惊吓反射更难消失,有碍宝宝的运动发育。


顺其自然,不必多加干预,惊吓反射通常在 2 个月左右自然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能是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需要就医咨询。


5. 蒙古斑

表象
有些宝宝在出生后,在臀部、手、脚、背部会出现青色的胎记,以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居多,边界不明显。
真相
蒙古斑是胚胎时黑素细胞向表皮移行期间停留在真皮深层而引起的,它会随着婴儿生长,逐渐转淡或消失。
应对
等待


把蒙古斑当成有危害的胎记进行治疗,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蒙古斑对身体无任何危害,不需要做特殊治疗。只要明确诊断,与其它有害胎记区别开就可以。


6. 斗鸡眼

表象
多数宝宝最开始几个月都会有点儿对眼,随着用眼次数增加,到 6~8 个月时,大多数孩子的眼睛会完全恢复正常。
真相
刚出生时,宝宝由于眼肌发育不完全,会出现暂时性对眼;另外,有些宝宝鼻梁宽,看起来像对眼,其实不是。
应对
观察


刚出生的几个月里,宝宝的眼肌还在发育,偶尔可能会出现对眼,尤其是宝宝累了的时候,比如一天快要结束时,这叫暂时性对眼;此外,某些婴儿鼻梁较宽,鼻梁附近内眼角凸出的皮肤皱褶挡住了一部分眼白,所以看起来像是对眼,但实际上是正常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眼白逐渐显露出来,看起来就不像是对眼了,这叫假性斜视。


百倍担心、甚至寻思着给才几个月大的宝宝配眼镜并没有必要,人家根本还看不清你的脸呢。


判断在孩子是真斜视还是假斜视,初步自检判断可以照几张宝宝直视镜头的照片。


闪光灯的白点如果出现在两只眼睛相同位置,说明不存在斜视;反之,需要及时就医确诊,一旦明确为真性斜视,则要尽早治疗。


7. 睡觉哼唧

表象
0~3 个月的宝宝,睡觉感觉不踏实,容易发出诸如哼唧、嗯嗯等声响。
真相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睡眠都是分阶段的。新生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睡梦中更容易出现「说梦话」和身体动弹的表现,这并不代表他们醒了,而更可能处于特定的睡眠阶段。
应对
观察


提心吊胆,宝宝一有动静就抱起来一顿猛拍、瞎晃悠,反而会干扰宝宝正在进行或可以继续的睡眠。


优先排除其它可能导致睡觉不踏实的因素,比如肚子胀气、吃太饱、便秘、过敏、胃食管反流等,假如没发现啥大问题,就让他们哼唧吧……



8. 经常鼻塞

表象
3 个月内的宝宝,时有出现鼻塞、打喷嚏等表现。
真相
新生儿呼吸道黏膜娇嫩,在遇到刺激时容易打喷嚏,另外新生儿鼻腔狭窄,在有鼻涕、鼻屎时,狭窄会更明显,也会鼻塞。
应对
排查



将单纯的鼻塞、打喷嚏当成呼吸道感染治疗,平添针眼,很疼的好吗……


所以,如果宝宝没有出现诸如发热、咳嗽、面色不好、精神反应差、吃奶差、吃奶费力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可不予处理。


单纯的鼻塞、打喷嚏,多在出生后 2~3 个月后慢慢消失。



9. 后脑勺脱发

表象
孩子出生没几个月,后脑勺一圈头发掉光了,光秃秃的不好看,我们称之为「枕秃」。
真相
枕秃其实是孩子换发导致的正常生理现象,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掉部分或全部的头发,并不是「缺钙」的表现。
应对
排查



将枕秃当成佝偻病的表现,以为是孩子缺钙,疯狂补钙,并不是件好事。


过量补钙可能导致孩子便秘,影响铁、锌的吸收,增加肾脏负担。


如果宝宝仅仅是枕秃,并没有出现抽搐、出牙迟、站立及会走明显比周围孩子迟等缺钙的症状,那就不需要上医院,更不需要验血、拍片、查骨密度什么的。



10. 流口水

表象
宝宝成长周期中,有那么一阵子,口水会流得特别多。
真相
长牙、吃了含淀粉的辅食、吸允手指、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等因素,都会让宝宝更容易流口水。
应对
排查



对 2 岁以内的流口水惊慌不已,当作是「脑瘫」乱投医或者瞎吃药,全无必要。


脑瘫或者发育迟缓的孩子的确可能口水狂流,但这时宝宝其它方面也有异常表现,比如力气太小或太大,对周围的声音反应慢或者没反应等。


假如有这样的情况,需要尽早带宝宝到儿科医院的保健科进一步检查;正常情况下,口水猛流的情况在 2~3 岁就会停止。



11. 吃手

表象
吃手是全世界所有宝宝的共同爱好,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吃手,出生后,会逐渐由无意吃手发展到有意吃手。
真相
吃手是一种原始的情绪应对方式,具有自我安抚效果。此外,婴儿通过吃手可以自己完成感觉刺激,有助大脑发育,还能锻炼感觉运动系统。
应对
替换


严厉制止、甚至涂辣椒水等方式都不对


吃手虽然会带来卫生问题、生理问题(手指头破皮、影响牙齿发育等)、社会问题(较大的吃手孩子不容易被社会接纳),但粗暴的制止和纠正会增加孩子情绪压力,往往导致孩子发展出更有危害的情绪应对方式。


正确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一步步优化其情绪应对机制,用孩子能接受的、更先进的方法替换掉老的方法。


对两岁以上有语言沟通能力的孩子,家长干预要更多尊重孩子,激发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的主动性。



12. 腿不直

表象
2 岁之前的孩子有点 O 型腿,2~8 岁的孩子有点 X 型腿。
真相
孩子刚出生时,由于长期在妈妈肚子里盘着腿的「造型」,都会有点 O 型腿,2 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有点 X 型腿,到了 7 岁左右,又会变直。
应对
观察



给孩子绑腿是没必要的。


事实上,绑腿不仅无法对腿塑性,还可能造成诸如髋关节脱位、皮肤损伤等一系列危害。


对正常情况,请顺其自然;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再针对性治疗:

  •  2 岁以后 O 型腿开始加重;

  • 8 岁以后还有 X 型腿;

  • 双下肢不对称;

  • 下肢弯曲特别厉害;

  • 跟同龄孩子相比明显矮。



13. 包茎

表象
新生儿包皮与阴茎头粘连,尿道口较小,阴茎头难以露出。
真相
这是正常情况,这种粘连属于生理性自然粘连。随着身体发育,包皮口会逐渐变大,包皮会自行退缩、露出阴茎头,从而使包皮和阴茎头逐渐分离。
应对
等待



给 3 岁以前的男宝宝治包茎,这完全没必要。


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顺其自然。一般来说,3 岁后,大多数儿童的包皮就可以往后推、翻起了。



14. 尿床

表象
6 岁以下的宝宝晚上睡觉时不自主地小便,尿在床上。
真相
幼儿尿床十分普遍,3 岁以前的宝宝几乎都会尿床,3~8 岁后,就不太会在睡梦中尿床了。
应对
预防



  • 不要把尿床看成是「如厕训练失败的结果」,或者在晚上叫醒宝宝上厕所;

  • 也不要因为要洗床单而责骂宝宝、拿尿床这件事和其他人开宝宝玩笑。


这些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很多宝宝的尿床可以不「治」而愈。


家长应该安抚宝宝,鼓励并温柔提醒宝宝睡前上厕所,晚上要起床去洗手间尿尿,并确保卧室到卫生间的路是安全的,可以在床褥上铺一层塑料,千万不能在宝宝早起后用尿床这件事惩罚羞辱他。


假如出现已经不尿床超过 6 个月的宝宝突然再尿、6 岁后依然不分昼夜尿床、因尿床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家长有必要就医咨询。



15. 磨牙

表象
孩子在睡觉时牙齿不自主磨动,常伴有「嘎叽嘎叽」声。
真相
6 岁前的孩子,大约有三到五成会磨牙;到 6 岁左右,多数孩子会自然停止。不过,6~13 岁,由于处于换牙期,一些孩子又会出现一过性的磨牙现象。这都是正常的。
应对
观察



孩子一磨牙,就想到肚子里长蛔虫、要驱虫,其实没必要,这只是民间传言。


6 岁之前的小朋友磨牙,如果不伴有晨起头疼、耳朵痛、下颌痛或咀嚼痛,那就无需特别干预;长期磨牙的确有损牙齿,年纪大了还磨牙,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口腔科医生。



16. 膝盖痛、腿痛

表象
儿童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排除外伤史,痛处活动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
真相
通常,活动量相对较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这就导致了生理性疼痛。
应对
等待



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这种无缘无故的腿痛是孩子成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叫做「生长痛」,多见于 3~12 岁儿童。


有的家长误认为是孩子生病,盲目干预、治疗,可能「治」出新的问题。


明确诊断后顺其自然,生长痛都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会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你还被孩子怎样的正常情况「愚弄」过呢?

回复每种情况相应的关键词,比如「磨牙」「生长痛」「吃手」等等,就能更详细地了解啦!


去伪存真,不被孩子的「假病症」迷惑,不做被愚的对象,不仅你的宝贝会成长得更健康快乐,你也可以免于整日担惊受怕,可谓一举两得。


即使是愚人节,也要坚持做个聪明家长喔!



责任编辑:丁若水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