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hjmhjmhjmm 2016-04-02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译文】 天下有三分明月夜,其中的二分就在扬州。

 【出典】  徐凝  《忆扬州》

  注:

  1、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2、注释: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

    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宏受诏侵魏,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萧娘”即姓萧的女子,言宏怯懦如女子。后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

    胜:能承受。

    桃叶:原指晋王献之爱妾名。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郭茂倩解题:“桃叶,子敬妾名……子敬,献之字也。”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眉头:一作“眉尖”。

   觉:察觉。

   天下三分:《论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

    无赖:无奈,无可如何,常用以指称烦扰多事者。汉焦赣《易林·泰之丰》:“龙蛇所聚,大水来处,滑滑泲泲,使我无赖。”《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诗中作者是说,满腹愁怀却偏又遇见月光朗照,觉得甚是不堪。后世转而用来表达可爱、亲昵之意。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句,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宋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也有可爱、可喜意。


   3、译文1:

     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长易显忧愁。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译文2:

   分别时我的恋人满脸是泪水,绵绵的思念愁绪不断。如果把月光分三份给天下,有二份撩人的月色在扬州。


   4、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主要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精研吟咏,无意进取。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后游于长安,竟无所成(一说官至侍郎),遂归隐故里,优游而终。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题处湖》州缙云鼎:“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被奉为绝唱,后来竟无敢题者。

   徐凝的书法著称于时。据《宣和书谱》载:“徐凝,书有行法,其笔意自具儒家风范,非规规于书者。”其《黄鹤楼》、《荆巫梦思》两诗的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记载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诗的本事:“致仕尚书白舍人,初到钱塘,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慧澄,近于京师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栏围甚密,他亦未知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至此分而种之也。会稽徐凝自富春来,未识白公,先题诗曰:‘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唯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白居易、徐凝两人相见,谈起长安牡丹和往事,甚感相见恨晚,说笑甚欢。更为奇巧的是,就在此时寺僧忽报诗人张祐来了。后徐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


   5、《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过这是赞颂周文王的句子,没有半点诗意。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


   6、“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句见唐·徐凝《忆扬州》,全诗是: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诗的大意,古汉语家王曙解释是:扬州的少女们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也挂不住一点忧愁。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王先生解释此诗实乃不巫。在我看来,此诗既可说是忆人,也可说是忆扬州。因为题本身就标明是忆扬州的啊。说它写人,是对一女子的怀念。先具描,再用扬州之美来衬托美女之美。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说它忆扬州,是把扬州之特色用美女的泪和眉头之愁来形容,也极有韵味。采取的是先比兴后点题之法。而以扬州的月夜来做关键点,更有独特之处。扬州值得怀念的美景甚多,诗人独以明月做文章,可见构思之巧。唐代扬州极为繁华,月夜景色,每见于诗人笔端,如张祜《纵游淮南》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般认为,明月而曰“无赖”,乃谓明月恼人,可爱之至之意。秦观《浣溪沙词》“晓阴无赖似穷秋”,用法与之相近。这两句的特点在于用数字分配月色这一点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以致“二分明月”后来成为扬州的代称。是的,扬州确是难另找匹敌的。即使是今天,扬州美景仍然堪称“无赖”。今天的扬州,仍然有着无法否定的无可匹敌的魅力。主要是扬州历史文化厚重,富有独特的魅力,在今天仍然闪烁着光芒,并在新的时代里,获得更新的极致。唐代二十四桥的旖旎,北宋平山堂的风流,明末史可法的忠烈,清中叶扬州八怪的轶事,几乎家喻户晓。扬州文化对华夏文明作过许多重要贡献。西汉江都相董仲舒首倡“独尊儒术”,为主宰中国千年的统治思想奠定了基调。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明清两代扬州文士辈出,施耐庵、吴敬梓、曹雪芹、龚自珍等文学巨匠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莫不与扬州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扬州八怪、扬州工艺、扬州戏剧、扬州曲艺、扬州美食、扬州园林、扬州雕版、扬州学派等文化瑰宝,以浓墨重彩书写着扬州文化的辉煌。

  不过,经典看法,多认为此诗是写人。王曙认为,“诗的头两句说的是反话,扬州少女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可诗人偏偏故意写她们藏不住眼泪,且容易将忧虑挂在眉梢上。眼泪流了,忧愁挂了,就很快过去了,不会长期郁在心中。诗人在这里将扬州比作可爱的少女,说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辉。”(见王曙《唐代故事集四?6?1唐代长江流域诗》第1585页,1992年海南出版社出版)。有人更认为,“意思是天下明月的光华如果只有三分的话,扬州占有的不能说成是二分。不是二分是多少呢,也就是说三分她都占尽了。两句诗极言扬州之美,是天下第一。”

  而我觉得,写人写物,似都可有立论之理由,而此诗能历久不衰,似乎不在于重点偏于写人或偏于写物,而是后两句的无双价值,尤其是这“无赖”二字,很是可爱,扬州赚了明月夜美景之三分二,似有不可置疑理所当然的意味,而用“无赖”,力尽扬州美景无敌之意,让人觉得端的是无法否认。(卢克谦)


   7、“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见唐·徐凝《忆扬州》。无赖:在原诗中有可恼、可怨之意。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分而为三,那么扬州那可恼的月色就占有二分。

    《忆扬州》本是怀人之作。诗人忆念远在扬州的知己,却不直说怀念其人,而只委婉地说其地令人怀念;写其地令人怀念,又唯以“明月夜”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明月普照天下,而扬州的月夜最能牵动作者的情思。诗人忽发奇想: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析而为三,扬州得天独厚,占有其二。这里以数量来形容扬州月色之美,对如此美好的月色以“无赖”二字来形容,本为抱怨明月撩人愁思,可恼可气。这种深婉含蓄的表情手法,足资借鉴。后人由此激赏扬州明月的美丽形象,就离开了作者的原意,而把“无赖”二字作为极度喜爱的呢称,~也就成了赞美扬州月色的名句,致使人们常以“二分明月”代指扬州。可化用以描写明月或以明月寄托怀人、思乡之情。


   8、唐朝有个叫徐凝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国是一个神化月亮的民族,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唐宋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到过扬州,是否天下三分明月独占其二的扬州明月让诗人们多了一份灵气,并由此成就了不朽的唐诗宋词?

  一路踏着月光胡思乱想地走着,不知不觉站到了一间小客栈前。一个扬州姑娘笑语盈盈地从柜台后闪出来,袅袅娜娜,姿态迷人。

  姑娘特意安排了客栈小木楼上一间透着月光的小小单间给我,而沐在月华里的我又如何睡得着……

  第二天一早,经过琼花观,瞻仰了史公祠,游览了天宁寺,穿过一带林园,曲折狭长如锦带飘拂的瘦西湖终于到了。

  一泓曲水,细柳轻斜,随风撩拨湖面。画舫轻荡,玉桥横卧,与杭州西湖相比,当是各擅胜场,别有一番风味。

  瘦西湖这个骨感美人纵千种风情,万般妩媚,我却无心停留,脚步已越来越快,因为二十四桥就在园的尽头。

  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连吹箫的美人身上也发出了淡淡的银辉,玉洁光润的美人吹出的悠悠箫声在月下的扬州城如仙乐四处飘落……此情此景,只要想一想都让人心神荡漾,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当年只怕是天天流连其间吧。天下三分的明月扬州占去了二分,而这二分的明月二十四桥又占去了几分?

  扬州是一座浮在月光中的城市,更是一座文人笔尖滋润出来的城市,不可以用手,只能用心去触摸。

  今夜,在这南国的花城,借问一声扬州,是否可以让我剪一弯明月为舟,折一枝杨柳为桨,再一次轻轻地划入你的波心?


   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云淡风轻的月夜,不知,是谁铺开了纸笺,研墨执笔,把世间最唯美诗意的邂逅写成纸笺上一段佳话。

   茶楼清淡淳朴,典雅宁静。说书人呷了一口淡茶,娓娓道来,维扬三月千古风流,又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飘落在滚滚红尘中,清雅悠扬,细致深透。

   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书人沉郁的声音,带着维扬三月千帆过后烟花开败的荒凉。

   末了,醒木一怕,打破空气中凝固的沉寂,惊醒多少梦中人?说书人散淡的声音犹在耳畔,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夜色凄迷,云影飘渺,云生云灭,散了又聚。红尘中牵牵绊绊,情深情浅,缘去缘来,聚了又散。

   曲终人散的寂寞,人去楼空的清冷,如此怅惘,如此寥落,萦绕在心,是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眼角湿润,带着夜风吹拂过的凉,似走在悠长清寂的青石板路上落在身上的雨滴。拿起桌面的半盏茶喝了一口,已然凉透,凉进内心。

   抚着额,目送过客匆匆。却也猜透了结局,难免埋怨时间的手,最终把相遇写成错过。


   10、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11、提起江南仿佛诗人就把一幅幅天堂盛景挂入我们的眼帘,于是,张继的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我们看到人间仙境的苏州;于是,徐凝的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奈是扬州。”让我们看到清鲜自然的扬州。


   12、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去扬州,一次在夏季,另一次则是在冬季。夏季的扬州,像一个清纯的女孩,靓丽活泼;冬季的扬州,则像一个妩媚的少妇,温柔贤静。扬州的每一个季节,都如诗如画,是一个醉人,迷人的好地方。

    我是个北方人,第一次去扬州的时候,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感觉路途遥远,身心疲惫。但是,一走进陌生的扬州,却被她婀娜,清秀,浓郁的绿荫,整洁干净的街道,温和宜人的气候所吸引,一路的疲劳,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想来有点遗憾,我一看见这忘情的景色,也想起故友,如果能和挚友,一二个,或者两三个,闲游分享美景,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事呢?但,很多时候,终不如愿,不免有一丝艾怨,悄悄掠过心头。

   扬州是座闻名的古城,有很多故事,才子佳人,都出自扬州,一条流淌不息的运河,更是因为,有一个花天酒地的皇帝杨广,为了美人行船取乐,不惜代价,不管民怨,开凿运河,行船取乐,尽人皆知。

   这里的气候很宜人,当你身临其境,你就会体验到空气有点湿润,天空里,经常填满铅灰色的云絮,挡住火热的太阳,让你感觉,有些梦一样的清爽。

   人真是很神奇的动物,昨天还在家里喝茶,今天却跑到遥远的扬州,这个醉人的小城,来看她迷人的佳景,领略她醉人的风情了。

   我不知道怎样去了解她,去欣赏她,虽然一切都很陌生,却又无比兴奋和新奇,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了。

    一个脚力车夫,蹬着他带着墨绿蓬的三轮车,不远不近地跟在我后面。见我是个外地人,就主动和我打招呼,他眼角有点斜,脸色发紫,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头发很短,有点凌乱,年纪四十开外,穿一身肥大,旧的蓝色衣裤。他声音有点哑,态度和善,让我坐他的车游览小城,争取多走几个景点。

    我有点犹豫,因为怕被骗,于是,不紧不慢的走着。他好像看出我的顾虑,拿出一个证件在我眼前晃一下,说他们都是有证件的,不会欺骗游客,价格便宜,只要三十元钱,可以尽量带我去想去的地方。

    我终于无法选择,只好坐上他的脚力车。透过车篷的前窗,我看见他的头,埋在两只膀子下,两只脚左右蹬着车的脚蹬,那两只肩膀,左支一下,右支一下,不停地随着两脚转换,脚力车缓缓向前移去。

   坐人力车很舒服的,只是车子有点破旧,像是用了很久了。在旧电影里,看见过人力拉车,如今,我也坐坐试试。车窗外的街景,只在我的眼里慢慢扫过,这里,真的和我们家乡不同,街上的行人都很悠闲的样子,来往的车辆,也不那么拥挤,清清淡淡的。

   有几个主要地方,一定仔细看看,比如,扬州八怪纪念馆,古运河的渡口,朱自清的住所,其他的地方虽然也美,但不能一一领略,只能走马观花了。

   我上学的时候,听说过郑板桥的名字,车夫告诉我,郑板桥就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竹石图”别有一番韵味,我不禁为古人的才华,艺术惊叹。其他的画家,也各具风格,画技出众,令人折服,有几位还受到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接见,受到嘉奖,赞赏。

   江南出才子,扬州是才子聚集的地方,名人辈出,我也来沾一沾才气,心情也高兴一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诗句,多美啊,还有,李绅的诗句“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还有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千年流淌的古运河,就在我的脚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勾起我无边的思索。我的心也并不迷乱,看着流水,生命之水,见证扬州历史的丰碑,也在我的身旁。我对瓜洲渡还有些残存的记忆,是诗句里的记忆,只是记得,“京口瓜州一水间”,这么一句,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句,据史料记载瓜州应该是扬州的门户。

   我感觉自己在读一本书,我在一页一页地读它,扬州的每一处美景,都是绝美的诗句;每一处流水,都是动人的篇章;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重重的标点。

    车夫的车,载着我拐进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巷,我在家乡,是看不到这样迷人的小巷的。四周的房屋,都是青灰色砖砌成的墙,很结实,却蕴含着古老的风情,我发现,他们这里的人们,表情平淡,见不到急匆匆走路的人,都是闲情逸致,或者看书,或者下棋,或者慢慢走步。

   我们来到一个整洁高大的青砖墙壁的屋宇,有一个半月形的门洞,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门洞右面的挂着的,深棕色竖牌,上面有五个白色大字“朱自清故居”。朱自清是个散文家,作家,先生的“荷塘月色”,是多么精致,脍炙人口的散文呢,谁知有多少流传于世的名篇,就出自这里呢?走进不大的屋子,看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颜色很旧,棕褐色的,我仿佛看到,先生披着衣服,伏案写书的身影。

   这是一段令人陶醉的时光,在异乡,也是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城,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那个车夫,一路给我介绍着各种风土人情,他是个淳朴的人,又很有耐心,每到一处,都不嫌我时间长短,也不催促,我便有机会,仔细的浏览着,观赏着,心中惬意,也就忘了疲倦。

   第二次来扬州,北方已经瑞雪飘飘了,扬州,却依旧风景秀丽,绿树青青。这次来扬州,游客少了许多,但,却看到温柔的扬州,依然俊美,而我,已经把她看做朋友,没想到,又能看到她。

   这次来的同行,都是我们系统的业务骨干,我们都是来培训的。在异地,看到熟悉的同行,心中也很高兴,我们有七八个人,两三个男生,女生占多数,他们都是第一次来扬州,约好了,趁着培训的空闲时间,集体游览扬州,他们想去的地方是瘦西湖,我第一次来扬州时,就没有去瘦西湖,这次当然也想去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女生多了,耳旁就飘满快乐的笑声,让你寂寞的心境也不寂寞了。省站的宋丹,个子很小,穿一件红色薄棉衣,她的脸色很白,戴一副眼镜,头发好像没有染色,黑色里泛着褐黄,嘴角微翘,总是笑意盈盈,不过,她的笑声很多,也很甜润,她总是很活泼的样子,经常走在前面,指指点点,看什么都新鲜。

   瘦西湖的冬季,有的树木剩下灰色的枝条,绿叶早就飘落了,然而,大多数的树木,依然绿叶青青,有的树木,整棵树的叶子失绿发黄,像北方秋天的落叶,湖水清净,白亮,像一面镜子似的,游人也没有几个,想来,这时正是旅游的淡季,但你,站在湖岸远眺,你会同时看到像玻璃一样平的水面,灰色的枝条、黄色、绿色交织组成的一副迷人画面,竟然,有一种感叹油然而生了。

   我们的导游叫于倩倩,她才从旅游学校毕业不久,她个子略高,梳着马尾头,发梢处焗油一样,褐红色,穿一件米灰色的短大衣,蓝色的牛仔裤,她很丰满,声音又尖又细,每到一处,都详细介绍。

   在瘦西湖里的钓鱼台,有几个女生争相留影,看着她们忘情地摆着各种姿势,我也跌跌欲试了,宋丹没有带相机,她要我给她照几张,我也欣然应允了。宋丹的姿态是站立的,她的两手插进大衣的兜内,嘴角微翘,白净的脸上,甜甜地笑着,我抓住几个美的瞬间,按动相机的快门。另几个女生,也摆着不同的姿态留影,热热闹闹的。

   我们还看到湖中的岸边,停着几只涂着褐红色的小船,小船带着顶蓬,船中有几只凳子,每一只船上,都有一个穿着淡蓝小花上衣的女人,我想,那就是“船娘”,招呼游客上船的吧。

    要是在其它季节,游玩瘦西湖则需要更多时间,现在的游览,因为时间不一样,景色也各有千秋,但扬州的冬季无论是瘦西湖或者其它别的地方,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我记忆的空宇,总有遐思的飞鸟,飞回美丽的扬州,虽然只有两次去那个俏丽的小城,但我却深深喜欢她的郁郁葱葱,她的隽永朴实,她的悠远历史,她的动人传说,她的长流不息古老的运河。(晓风)


   13、扬州,历史文化名城,距今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森林城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城,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华灯初上的夜晚,来到淮扬人家,品尝着扬州菜的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一道大煮干丝,充分考验了厨师的刀工,干丝切得细如火柴梗,煨在已经煮得雪白的汤料里,味道非常鲜美。而比这些大菜更出名的则是各色扬州点心和小吃。点心有: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小吃有: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仅仅看到这些名字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扬州的饮食文化闻名海内外,扬州菜肴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淮扬菜的发展经历了一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早以前就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由新区穿越笔直的文昌路来到老城区,道路左首边一栋栋小楼灰瓦白墙、飞檐翘角,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那座从唐代保存至今的石塔,经过一千多年风霜雨雪的洗礼,虽有些陈旧,但在两棵巨大的银杏树的伞盖下依然巍然矗立,而那条笔直的交通隔离带在它的身边也优雅地转了一个角继续延伸开去;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名曰“文昌阁”的建筑,古朴、典雅,巧妙地形成了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的环岛设施。来到淮扬第一楼的富春茶社喝上一杯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看着不断有外地游客涌入店堂,繁忙但不嘈杂,悠哉悠哉。沿路两旁的老街铺里摆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扬州“三把刀”,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的完美结合。

    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

    我们游览的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斥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

    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

    其他四个第一是片石山房的“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欣赏到阴影圆缺不同时间的月亮,从弯弯的月牙到一轮皎洁的满月。玲珑剔透的岩石中的一个圆洞,利用光学的折射原理在湖面上形成的一种倒影。只要你挪动脚步,亦步亦趋,行进中就可以观赏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水中月镜中花”即为此景。

    借助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窗”;何园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被称为听戏“天下第一亭”。我们去时正值清荷飘香,锦鲤游戏水间。一棵巨大的枫树枝繁叶茂,再过一段时间定会是枫叶如丹的一处胜景。在这里到处可以欣赏到茂密的修竹,还有那一丛丛秀美的南天竹,在亭畔、在岩脚都能找寻到她清丽的踪影,仿佛让我置身于秀冠江南的木渎。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与苏州园林灵透清秀的风格不同,这里更注重园林内的建筑雕饰。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品味着主人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理念,浏览着丰富多彩的家族人的故事,不禁感叹这座传奇的园林。古运河畔的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就这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来探寻她的芳踪。

    来到扬州,最不能够错过的就是瘦西湖了。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而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

    进入园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仔细寻觅甬道两旁一棵棵桂树上盛开的小小的金黄的桂花,不用凑到跟前,那淡淡的清香已经让你醉了。洁白的琼花在这个季节已经实属罕见,很小很小的花瓣吐露着芳香,昭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

    一场小雨如约而至,细密的雨丝无声地洒落在湖面上,朦胧的景象让你不由地惊叹,不用打伞,就这样恣意地徜徉在瘦西湖畔,如痴如醉。烟雨江南终于看到了你极致的一面。雕栏画栋的游船,长堤垂柳,钓鱼台,五亭桥,白塔,波光涟滟的瘦西湖如一位清纯的江南女子款款而来。

    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只见烟雨蒙蒙中的玉带桥好似天空中凌空而至的一条玉带连接起两旁的树木和亭台,好美的景致!

    白塔相传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儿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扬州——这块大运河滋润的古老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现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故居就坐落在安乐巷的27号院中。睹物思贤,人们仿佛看见先生伏案笔耕的“背影”。因为时间匆忙,没有来得及到先生的故居瞻仰,留下些许的遗憾。相信霞客还会再来到这里,在濛濛细雨中仔细体会,让秀美江南如一幅锦绣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1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氤氲水乡,波光潋滟柳条柔,微风徐徐赛扬州,嘘!不要惊了那幽静的画卷。因为那些缠绵的往事,已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远处……

   江南风情,千娇百媚,烟雨旭阳,各显粉黛。江南的水透明、轻巧、恍惚,似诗韵般的轻盈柔软,更宛如一席浮动的盛宴,随意品尝,便感染了沉醉与疯狂。

   在缭绕的雾气中,我似乎看到,一个风姿华美的的江南水乡小镇,在春日的黄昏中静默。西天欲火的晚霞,映照一湖清幽的水,染红了一湖春梦。清愁,在波光粼粼中款款飞来,从一个又一个往事的峰尖聚合离散,而后消散不见。

   江畔杨柳婆娑,垂影覆清浅,将心事慢梳细拢。怀揣一个人,一件事,一段过往,想着淡淡心事的姑娘,想必是个有着“丁香结”般幽怨的姑娘。她气韵深沉、骋舞姬腰,忧伤如诉。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岁月如歌,往事如烟。一段情、一盏灯、一扇窗!憔悴了青春,染白了华发!

   百转柔肠化作绕指柔,听着淡雅伤感的的乐曲,一份酥软的情怀,从心灵深处袅袅升起!一个皓腕似梦的水乡情结,在这空灵唯美的音符里温暖地荡漾!

   我爱氤氲水乡,爱她的诗情画意,唯美的柔情。想象是梦的翅膀,在脑海里勾勒一幅幅幽静的画卷。小桥、流水,油纸伞、乌篷船、楼台水榭、杨柳堆烟、烟雨迷蒙、青石板铺成的雨巷,很多美好的画面纷至沓来。荡漾在我们的心底,无法给搁浅。

   江南的水是润的,风是黏的,花是香的,人是轻灵的!细雨悠悠,一叶摇橹,载尽水乡千古往事。一个个驳岸、一条条水巷、一座座拱桥、一级级石阶、一艘艘小船,似一首美妙的诗篇,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挥毫泼墨!涓涓诗意在诗词里流淌,为水乡注入了唯美的情愫,“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沉醉在古今文人墨客关于江南的诗篇中,无数次的如临其境、心魂俱醉。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事啊。江水比蓝天还要澄澈明净;乘船游玩恰逢春雨霏霏,悠闲地躺在画船里,让雨声伴我一起入睡于碧于天的江水上,这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秀丽雅致的汉白玉桥上,月明如洗,清风徐徐,佳人绰约,箫声悠婉,那绝美的意境,恍如沐浴在历史的烟雨中。你不禁会悠悠然的想:那个“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小女子还在吗?那当年熙春台前的一抹斜阳还在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垂柳如帘,亭台楼阁,曲径回廊,画舫荡漾,游人如织!这里不仅有风流才子杜牧“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画古扬州;更有见证白娘子和许仙凄美爱情的西湖断桥;亦有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的爱情湖。怎能不令人如痴如醉,梦魂牵连呢?

    那黛瓦粉墙,是从画图中走出来的么?它们依水而建,飞檐高低错落,灵动的倒影在河水中浮动,给人一种空蒙的感觉!穿行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听那软软的吴语小调,轻轻地便漾开一波一波的心花。我想水乡人做的梦都是晶莹的吧,因为他们汲取了水的灵气。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水为邻的人应该是润泽的。

    那连接两岸的石拱桥上,上演了多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故事呀!在柳絮轻舞里,穿着蓝布碎花衣衫的佳人,撑一把油纸伞,从桃红缤纷中娉婷而来,我想她的恋人肯定会飘飘欲仙、心神荡漾了。执手相对,情意绵绵;抑或倚栏而偎,软语呢喃,一把小伞撑起一方天空!那一低首,一回眸,无一不尽赋桥婉约的底蕴

   轻倚围栏,看鱼儿戏水,听渡娘漫喉,似回古时江南,桥下,乌篷船悠然而来,袅袅身姿,漫漫歌喉,携来一曲江南水乡,无尽风华。青石街上,人面桃花笑春风……

   每当明月高悬或细雨菲菲之夜,总会忆起江南那座座或玉簪或彩虹般的小桥,总会听见抚琴弄弦的幽幽琴音,悠扬的旋律化作一幅幅空灵的画面,从梦里水乡飘来。路漫漫、山隐隐,水迢迢,佳人何方?此刻迷失的水乡,再没有什么感慨——


   15、月亮是伟大的,是悲伤的,亦是温馨的。它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气质,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灵魂。歌手孟庭苇唱月亮,“扁扁的,扁扁的,岁月的书签”。张爱玲说,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颗泪珠,陈旧而迷糊”。而我则喜欢扬州月亮的霸气之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月亮之美占尽天下,每到中秋月圆之时,瘦西湖五亭桥下平静的湖面上便会同时出现二十四个月亮,试问有哪个城市能在水中一下见到二十四个月亮呢?

     明月,在盛唐时期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有关月亮的诗篇,有思乡的,有感伤的。如李白在月下,曾经感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曾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等。在那月朗夜明之夜,想那江南才子醉酒高歌的风流,温酒赏花的高雅,那一扬眉,一扬唇,带着无边的春色,迷了多少佳人一生华梦。盛唐故去,余音袅袅。一片荠麦青青,想见当年繁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现今的二十四桥意义上已不仅仅是代表一座桥或是二十四座桥了,在扬州人的心目中,它是一座精神的桥,诗化的桥。

    于丹老师说能在水中看见月亮,那是因为水必须是平静的,水面平静了人才会看见水中月,而心亦如明月,心静了才能拥有明月淡泊坦荡的胸怀,我想“心静如水”想必就是这意境吧。

    停下敲击琴键的手指,收拢所有的思绪,倚在窗前,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皎洁得像是一个剪影。今夜,又与我的最爱——温润的月光相逢了,不说思念,不诉惆怅,只对着月光微笑,藏在心底的话却是——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只想在这美好的时刻,把这月光留在在思念里,放在回忆里,从容地收起这份最爱。


   16、自古以来,赞美扬州的诗中,感叹月色、咏其月美,对月抒怀、借月写景的诗句,俯拾皆是,信手可以拈来。如陈羽的《广陵秋月对月即是》: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想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随家陵树秋。该诗,虽然并不为多人所知,然而,就在这一首小诗中,诗人短短的四句就写了三个月字,体现出诗人借月抒情的良苦。再如,被前人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通篇36句,月字的出现竟达十四处之多,可谓空前绝后,从而成了诗中的诗,至今吟诵不绝。特别是开篇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将扬州月光写得如水、如诉、如梦,似乎扬州的一切全都笼罩在了静谧的朦胧之中,金山蜀岗,森林湖荡,都成了剪影;就连那条穿城而过的千年古运河,也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沐浴在悄悄升起的月色之下给人以静美,于是,一切就有了诗情,就有了画意。

其实,真正使得世人记住扬州月亮的仍数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虽然诗人并非扬州人,该诗也是出于诗人对两个美女的依恋。但是,恰恰就是这二分明月,超越了原诗的内涵,使得人们骄傲了:扬州的月亮原来从唐朝就开始在这片土地升起,并且,赚得天下所有的人都对扬州月亮的仰视、称羡。从此,用“二分明月”的绝句来完美表达扬州人对于月亮的情思,为后人仿效不绝。如曹寅的《即事》:“二分明月扬州梦,一树垂杨四百桥。”而史公祠内“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楹联,恰到好处地将史可法人生的悲壮结局和崇高人格的圣洁表露无疑。三分明月、二分扬州,当之无愧。如城市可以申报月亮专利,则非扬州莫属。由于扬州月光的包容,唐宋以来,扬州即以繁盛而著称,到了清初之际,扬州更是盛极一时,成为全国向往的中心。那时,腰里别着银子、骑着仙鹤,告别亲友,上扬州去了,是多少人眼热的事。即使有诗人诗意他地大都不敢僣越,不想与扬州比肩。比如有诗人赞颂千里之外的北方重镇天津时,也只是:十里鱼盐新泽园、二分明月小扬州。我对扬州月亮的深爱也是从少时就熟知的这首脍灸人口的诗中得来。

那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天下三月明月,二分是在扬州。以致每当中秋月圆之夜,我总是喜欢静悄悄地站在自家天井或门口的小巷处凝视着天空。看到寂静如洗的夜空,繁星满天、冰轮悬挂,突然感到,中秋的暗示不一定团圆。嫦娥,这个月亮的女主角,一个人在寒冷空旷的宫殿里日复一日的徘徊,而这一晚则把寂寞推向了极致。嫦娥奔月,这个中秋永恒的故事,无尽的煎熬在丹青里化成衣袂飘飘的优雅华丽,却离不开冰冷无望的结局。“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表天夜夜心。”且不管传说版本的真伪,是她弃后羿的薄情,还是被逢蒙逼近的无奈,反正是独自一人飞升了,因为灵药带来的与天齐寿,她的美丽与寂寞也从此地久天长。想到此,不由得对月宫中的嫦娥既表同情也有点责怪。如果嫦娥心地稍稍宽一点、眼光稍稍远一点,何至于一个人呆在清冷寂寞的月中顾影自怜广舒长袖呢。此时,我才深切地感悟到,相爱的人为什么总会选择到花前月下,为什么从古至今会有那么多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与月亮有关,因为只有月亮代表真爱、真情、真心,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欺骗。

稍大一点,读了书,自然就联想了《荷塘月色》。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将空灵无形的月色诉诸视觉、味觉和听觉进行细腻入微的描绘,写出了月色的形态和质感。这不就是扬州的月亮吗,只有扬州的月色才能有如此的形态和质感。从扬州走出的朱自清,自然而然地通过这篇永远洒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将他对家乡月亮的思念得以充分的流露。奇怪的是,被誉为月亮城的城市又何止扬州,如江西的宜春、四川的西昌等。特别是西昌,自古以来与扬州就有一比。西昌也是赏月最佳之地,古人曾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佳句来赞赏邛海明月。邛海是一地震造就的天然湖泊,周长约50公里,湖水清澈明净,水平如镜,景色绝美,与天上的明月相得益彰。晴朗微风之夜,月光亮若明烛,把四周群山照耀得清晰如同白昼一般。当月移至邛海上空时,只见水天一色,天上、水中两个玉盘银光四射,交相辉映,上下通明,真是赏心悦目,让人忘却红尘烦扰,抛弃闹市喧嚣。相传,邛海还是月光仙子沐浴之所,每逢农历月中之夜,仙子便翩翩降临人间,在邛海中尽情嬉戏。故这一天月光最明,月色最美,赏之令人心旷神怡,肺腑俱清。

然而,文人墨客提到月亮首推还是扬州,要不然,那来的歌吹月亮城之说。原来,扬州的月亮,特别的平和、柔美、宽厚、多情,总在演绎着一种古典的情怀,赋予一种深浓的诗意。从古至今,那斑驳、迷离、娇媚、温柔的芳华,一直顺着幽深冗长的穹宇罅隙,悄无声息地牵引与熨平无数人的心绪,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与神往。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扬州到处都有月亮。不经意,游人从扬州的水中随意掬起一捧水来,也会映出一个月亮。现如今,包括一些新的小区、新的桥,都在以月亮命名,如什么望月、得月、栖月、明月、映月、揽月等等无所不包。而外地来扬的游客,乘着清幽的月光,穿云破雾,见证了扬州历史的兴衰:一河一沟,一街一巷,一花一树,一山一观以及扬州八怪、春风十里,蓦然回首,多少泛黄的往昔与跌宕起伏的澹然憧梦,便纷纷从遗忘的历史梦呓中抖落出来。而对于在外的游子,扬州的月亮无时不在眷顾你、拥抱着你。无论你走到那里,扬州的月光似乎都在跟着你,紧随着你,陪伴着你。不管你走多远,走多长,它总是那么亲近你缠绵着你,不离左右,一抬头就能见到。有了家乡月光的相伴,心里就有着亲人的牵挂,就不会孤单。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行走在这样的夜里,你的心灵自然充实、思乡,不会被路旁的野花迷倒。

近日有文考证,李白的《静夜思》就是夜观扬州的月亮后触景生情写下的。其时,大约是公元726年春天,李白第一次来扬州。在扬期间李白尽享扬州的盛世繁华、风流雅趣。整日携友醉酒、吟诗欢歌。不几日,腰包的钱用得空空如洗。随后,又在扬州大病一场。愈后,一个明月晴朗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客栈小院的井栏旁,仰望高空的明月,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乡。于是,发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仰天长叹。对此,我从我好友李晓廷的父亲,扬州老师院著名学者,教授李廷先所著《唐代扬州史考》一书中也得到间接佐证。书中是这样写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尽皆济之”。可见,李白在扬州留下这首著名诗篇的可信度。正因为这首诗,撩动着多少游子的思归情怀,吸引了天下名士的众望凝聚。

如今,扬州又变大了,是有容乃大的大。城市走、月亮走。你发展到那里,月光就会跟到那里。我单位在东而家在西。一东一西穿城而过近十余公里。每每加班夜深很迟才能回家。我骑着自行车沿着行人已经稀少的运河北路、文昌路一路感受到月光在笼罩着我,不知不觉,就踏着月光到了家门口。那包容如洗的月光洒在长长的街道上,似一袭轻纱,把整个扬州掩得朦胧迷离,更加优美、精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