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路过千佛崖,不由停下车来,走进那一个个石窟,聆听千年守护的声音。
1991年曾经乘车路过千佛崖,那时108国道从千佛崖前的嘉陵江边通过,开放的佛龛在自然环境下生存。
停车道景区门口,看到国道已经改道千佛崖的后面山上,千佛崖的终于可以安静的护佑在嘉陵江畔,在四季变化的波涛声音夏,聆听历史,收纳护佑的期望。
广元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只是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有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毁,如今仅存的龛窟有400多个、大小造像7000余躯。千佛崖临江而建,颇为壮观,川陕路从其下方通过,形成了江、路、山、佛的有机统一。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