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柳云龙回到了北京。有了前两年做生意的积蓄,生存对他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柳云龙说他会非常主动地、有选择地拍戏,对标准定得也比较高。 揭秘《暗算》 从《暗算》在全国播出一直到今天,太多的观众把所有的功劳都聚集到我身上了。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其实我只是一个给予《暗算》这样一个创作想法的人,更多的是靠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暗算》。 揭秘之一:故事。 电视剧《暗算》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听风》,讲述安在天和瞎子阿炳的故事;第二部《看风》,讲述安在天和天才数学家黄依依的爱情故事,第三部《捕风》,讲述的是安在天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每一部十集,共三十集。三者相对独立,又千丝万缕。听风,即无线电侦听者;这是一群“靠耳朵打江山”的人,他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天外之音,无声之音,秘密之音。看风,即密码破译的人,这是一群“善于神机妙算”的人,他们的慧眼可以识破天机,释读天书,看阅无字之书。捕风,即我党地下工作者,在国民党大肆实施白色恐怖时期,他们是牺牲者,更是战斗者,他们乔装打扮,深入虎穴,迎风而战,为缔造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 最初看到《暗算》这部小说的时候,柳云龙是被主人公的死法吸引了。但是从人物的丰富度等方面来说,很难搬过来拍成电视剧。这时编剧杨建添进了原小说没有的安在天这个人物,把这三个年代有机地贯穿起来,看起来是形散了,实际上神不散。 ![]() 在《暗算》中,观众看到了很多在其他主旋律作品中看不到的台词设置、人物描写。比如杀人不眨眼的阎金生,之前观众对刽子手的理解总是狰狞面目的,但这次作为导演的柳云龙恰恰选择了一个看上去很憨厚、很老实的人来担任国民党的军官再比方说演员王奎荣和柳云龙演的钱之江之间的斗争,相互之间没有谩骂和攻击,但是透过字里行间,让观众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政见的坚持——也就是说,同是中国人,只是有两种不同的政见。 揭秘之二:视听。 柳云龙说,每一部片子都有自己的风格,包括构图、色彩、摄像机的运动等等。作为导演,你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风格。 比方说,柳云龙会要求摄影师——在镜头里要点状光源,要强调一种纵深感;画面要拍暗,但不是暗到只能看清个人脸,而是要在画面的几个点上有点状光源,否则画面就没有生命力——而当片中有生命力的画面更多的时候,片子就更有魅力。 为了把《暗算》的三个部分拍成三种不同风格,柳云龙每拍一部就换一拨摄影师,总共用了三拨摄影师。最后,通过三拨不同摄影师,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视觉风格——《听风》是诡异神秘的,青灰的。《看风》是浪漫唯美的,画面略微发绿。《捕风》是残酷的,灯红酒绿的,画面有些怀旧般的发黄。和摄影师一样,片子的美术师也换了三拨,力求达到不同的风格。在听觉方面,每一部分也都是不同的。比方说在作曲方面,《听风》的音乐乡村感很强,用了笛子、二胡等乐器;《看风》用了手风琴等乐器,营造出一种怀旧的味道,《捕风》多用管弦乐。 揭秘之三:演员。 在《暗算》中,柳云龙既是导演,又是男一号,因此大部分时间无法在监视器前。那么作为导演,他是怎么控制作品的质量呢?柳云龙说在正式开拍之前,他会先布好光,让所有的演员走一遍位置,而他的位置则让另一个人暂时代替。等实拍的时候,在监视器前工作的人是他的执行导演。 这个片子中想要突出一种强烈的年代感。这种年代感其实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服饰、造型、人物的表达方式、情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比方说,在那个年代,真正的胖子其实是很少见的。所以在选演员的时候,柳云龙的原则是要选朴实的,骨感强的,不能太帅、太漂亮,而应该是在生活中能见到的左右两边的人。 在剪辑的时候,有一块地方让柳云龙遗憾不已。本来想重新拍摄,但是因为重拍花销实在太大,就只好作罢——那是在黄依依去世后,小张说,黄研究员,我好想你呀。柳云龙说他实在是想把这句话剪掉,但因为剧情的关系却又剪不掉。因为那时候的人只会说我很想你,我特别想你,我真想你,但是绝对不会说我好想你——因为我好想你、我好好想你,这些都是琼瑶电视剧里的说法。 本文图片由柳云龙提供 责任编辑/辛加坡 |
|
来自: newstartfree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