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窑 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以烧黑釉器而著称。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这里,以茶盏为多。宋代建窑专指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旁的几处遗址。经大量考古和史学研究证明,蔡襄、宋徽宗和宋代名士推崇的兔毫盏、鹧鸪斑盏原产地,就是水吉窑址,周边其他仿建窑的窑口,学术界均作为建窑系窑口看待。
宋代仿建窑风格烧制黑釉盏的窑口,称为建窑系窑口。其中著名的建窑系窑口有武夷山的遇林亭窑(仿建窑产黑釉盏,特点为描金、描银,日本称金彩天目)、延平区的茶洋窑(仿建窑产束口盏,部分灰黑釉产品被日本称为灰被天目)、福清市的东张窑(仿建窑产束口盏,兔毫有时也很鲜明,除胎色与铁胎有异外,常被误认为是水吉建窑所产)等。
3、供御、进琖、新窑款 为建盏底款中的代表性款识,也是名贵款。 新窑: 4、铁胎 指以含铁量极高(约达7%~10%)的有色粘土制作的建盏胎体。铁胎的颜色像铁一般呈黑褐、黑灰色,特征鲜明,与黑釉相衬。观察宋代建盏的标本断面,会发现胎体很黑(有部分看上去不够黑,是碎裂后氧化所致,再往里敲也是黑的),这是坯土含铁量高的一个表现,也是区分建盏和其他窑口仿盏的重要依据。定窑虽然也产黑釉盏,胎体就非常白,而吉州窑的胎则偏黄,都没有建盏颜色这么深。
一般建盏均有刻意露出一截不施釉的部分,称为露胎。聚釉指建盏的厚釉因高温产生流动时,流聚在釉层与露胎交界处,形成凸起状肥厚釉层的状态;若流聚的釉恰好形成欲坠未坠的釉滴,就称为挂釉(又称釉滴珠、釉泪)。
古法烧制建盏采用依山而建的超长龙窑,燃料采用木柴。电窑、气窑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电力或燃气来加温的窑炉。虽然现代的电窑、气窑成品率会比传统龙窑更高,但是依然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总体来说,建盏的成品率比起多数其他类型的瓷器还是更为不可控的。 7、乌金釉盏 指纯黑的建盏,素黑无纹(或有细小不可查的纹路)。乌金釉的黑色与天目釉单纯以氧化铁为发色剂有所不同,在氧化铁中混以锰与钴的色调,在景德镇生产之乌金釉,是用一种含铁量在13.4%的铁粘土所制成,这种粘土在景德镇郊区李家坳等地都有,但所含氧化铁成份有多有少,解放后的陶瓷科技人员已研制出以工业废料或化工原料生产出非常艳丽的乌金釉。 8、束口、敛口、撇口、敞口 建盏的四种主流器型,其中束口盏最为典型。 9、兔毫、油滴、曜变盏 陶瓷工艺学称建盏的釉为分相-析晶釉。这类釉烧出的名贵品种即以上三种,它们的斑纹均为自然形成的铁氧化物结晶所致。兔毫为宋代流传至今的称谓,亦为建窑代表作品,其他窑口仿作也多仿兔毫,日本称之为禾目天目。油滴、曜变一般认为是日方首先用于形容建盏的结晶斑纹,在现代为中国陶瓷界广泛接受(但油滴与鹧鸪斑的关系尚存争议)。 10、杂色釉盏 指一器具有多种釉色。作法是:或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入窑复烧;或一火即成;或数火乃成。一般以低温烧成居多。杂色釉渊源于“窑变”,故凡属杂色釉,都可称为“窑变”,或称“花釉”。 陶木居士:一生禅茶,收藏古玩,茶器,当代著名的古法手工制壶的传承者 |
|
来自: 老刘tdrhg > 《4、瓷器/玉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