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成都公馆菜兴衰谈

 头头李生 2016-04-03

    川大西校门的科华北路有许多上档次的餐馆,其中最高档次的公馆菜(明月楼),去年上半年已换了招牌。后来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成都“公馆菜”经营困难,市内有的分店已濒临倒闭,让人颇为吃惊。

    说成都公馆菜是高档川菜馆,是因为它经营老成都公馆私房菜,而且馆内文化氛围特别浓。当然,在那里用餐价格不菲,据说最低消费是1000元,一般人一般情况是不敢问津的。多年前,笔者陪校领导招待专家时领略过那里的风情:一登上那楼,便被那古色古香的环境迷住了。菜是按宴席规格预定好的,师傅一边上菜,一边报菜名,介绍这道名菜的来历。比如,醪糟红烧肉,来自刘湘公馆;去骨鸭蹼,来自大邑刘文彩公馆;肚子粉蒸肉,是将粉蒸肉碗放进猪肚里上笼蒸熟后,现场打开熟肚,成为两道美味菜,说是某大学教授独创。在享用美味之时,一个身着旗袍的美女(据说是川音学生)怀抱琵琶上来,给客人鞠躬后,弹起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那情那景,彷佛置身昔日的豪门大户人家……。

   老成都公馆菜的创办初衷,是颇具创意的。成都为历史文化名城,西蜀首府,是旧时代达官显贵、文化名流会聚之地,这些人所住的深宅大院,成都人称之为“公馆”。公馆主人们对衣食居处都极为讲究,尤其对烹调技艺的追求,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因而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它不仅丰富了川菜菜品,而且大饱了老成都人的口福,这些公馆内的川菜珍品,称之为“公馆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四川又一次移民高潮,因而老成都少城一带的公馆,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四大菜系的名厨均受聘于内迁的公馆主人,促进了川菜的大吸收大包融,形成了公馆菜多由文化名人及公馆主人创意,名厨按照特殊工艺制作,一菜一格,对菜品反复研究,务求新、奇、秘,务求制作出他人不能烹调的独家风味,有些经典之作,常须经数日之筹措及秘不告人的制作程序才能成菜,因而公馆内的某些菜品精美绝伦,堪称绝唱。

    成都公馆菜有限公司自1995年筹组,1997年正式成立。创办者李超北教授乃成都人,自小行走于各种公馆之间,对那些精美的公馆菜记忆深刻。但公馆菜很少流传于民间,庶民百姓很难问津。岁月流逝,这些弥补珍贵的川菜珍品几近失传。1995年初,一群成都社会名流汇聚少城桂花巷,他们是作家唐正序教授、李保均教授、美食家车幅,川菜大师刘建成。大家品茗谈川菜,点评天下各种菜式,由李超北教授首先提出弘扬川菜文化,发掘老成都公馆菜中珍品,振兴川菜的主张。达成公识后,李超北旋即斥资在长发街15号原潘文华将军私宅花园的旧址开创了成都首家公馆菜馆,同时申报了商标和专利。

    李超北开发公馆菜极为强调其文化内涵,特别注意对四川近代历史的开掘。四川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如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等川军名将,以及巴蜀怪才刘师亮、著名作家李劼人以及努力餐的开办人车耀先等,对公馆菜的贡献都很大。比如醪糟红烧肉,就来自刘湘公馆宴客时必有的一道别具风格的名菜。开办公馆菜后,李超北在一次闲谈中得知刘湘公馆的一位厨师仍健在,便立即赶去拜访,终得此菜真传,后来此菜还申请了专利。

          老成都公馆菜兴衰谈

    公馆菜经营者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的精深研究,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富有特色的经营方式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以树立餐饮品牌为目标,形成了以追求口感,讲求滋补,技艺复杂,集粹川粤京苏菜系于一身的系列公馆菜菜品,再辅之以古朴典雅、颇具川西园林风格的进餐环境,以及独具文化特色的优良服务,逐步在竞争激烈的成都餐饮行业赢得了声誉,成为了成都市著名的餐饮企业之一

     然而,在洋快餐、火锅等的冲击下,许多川菜馆败走麦城。比如在科华北路与公馆菜临近的《广阔天地》川菜馆,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川菜馆,颇受民众欢迎。但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经营,去年改为“麻辣清汤火锅”。公馆菜也举步维艰,据说在市内的分店有倒闭或转向的,实在令人惋惜!

    这些年来,川菜出川颇受瞩目,尤其是北京的川菜馆,更以价廉物美,服务周到而颇受食客青睐。笔者在北京去过多家川菜馆,发现川味特色突出,而价格却比成都低。在成都,除那些所谓‘苍蝇馆子’(指价廉物美的小川菜馆)外,一般川菜馆的价格都比较高,也许是成都川菜馆受到火锅及洋快餐冲击,经营艰难的重要原因。公馆菜的困境,恐与此不无关系。定位太高,曲高和寡,一般老百姓不敢问津,公款吃喝受阻,这最高档次的川菜馆,就难以生意兴隆了。

    笔者觉得,川菜属于颇具特色的大众菜。比如颇具代表性的“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等,材料易得,但做工讲究,因而价廉物美;公馆菜自以为神秘,忽略了川菜这个特点,即使专利,也有解密的时候,何况菜品?!就笔者去品尝过的公馆菜而言,其原料都很普通,并非山珍海味,只是做工讲究、特别而已。给人的影响,并没有传统川菜如回锅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那样深。定位太高,难免脱离大众!比如早年在北京红火的川菜馆,如今大多萧条起来,而今红火的北京川菜馆,基本上不是成都人办的,如简阳人办的“海底捞”、眉山人办的川菜馆等,在外火得不得了,但听传言,他们都不会在成都开店,其中缘由,也许与笔者所言有关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上,于此向作者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