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苦短,灵魂需要修行

 昵称32173080 2016-04-03


领读|封寒紫 


各位书友,晚上好,今晚我们将继续阅读《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建议晚读读完第八章和第九章。第八章的标题为人需要锻炼,第九章的标题为修身之道,建议这两章可以结合在一起读。

 

关于人生实苦这个话题,杨绛先生有段话写得真是极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愤,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看到公家受到损害,奸人在私肥,能视而不见吗?

 

大自然的神明,我们已经肯定了。久经公认的科学定律,我们也都肯定了。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说: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哲学家从这条原理引导出他们的哲学。杨绛说,她不懂哲学,只用来自问自答的方式,探索一些家常的道理。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那么,这个由造化小儿操纵的人世,这个让我们受委屈、受苦难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为什么有必要呢?

 

有一个明显的理由。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杨绛先生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在层层苦难中不断修炼自身,以求灵魂的进步与完美。这跟英国灵媒Linda Williamson所著的《接触灵魂世界》中提到的人间是灵魂用以不断学习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一点非常相似,同时也跟佛教的自我修行一说异曲同工。

 

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说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自我修炼算小乘,在自我修炼的基础上对他人进行启发、帮助,普渡众生,是谓大乘。因此不管是科学、文学还是艺术,穿越人间的种种苦难,归根结底,除了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更上一层则是为了启迪——父母启发孩子,老师启迪学生,哪怕只帮一个人打开眼界与心灵也都功德无量。最终,灵魂的修炼是为了共同探索宇宙最终的真相,为了真理。

 

2014年第9期的《人民文摘》里,杨绛发表一篇文章,叫《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文中说:我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还是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亲爱的书友,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今日的晚读就到这里了,大家在睡前可以思考一下,你目前的状态里,你所感受的人生苦吗?你觉得你的灵魂又该怎么修炼?记得晚读打卡,我们明早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