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1830-1904)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喜书法,由研习钱南园、董其昌的书法上溯至米芾、颜真卿,所作书法淳厚宽博。晚年沉浸汉隶,《清史稿.翁同龢传》称赞翁同龢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刘墉)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对这位雄视晚清书坛的巨擘称许:“松禅学颜平原(颜真卿),老苍之至,无一雅笔。同治、光绪间推为第一,洵不诬也。”马宗霍的《岳楼笔谈》称:“松禅早岁由思白以窥襄阳;中年由南园以窥鲁公;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鲁公者为多。偶作八分,虽未入古,亦能远俗。”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 谭钟麟对翁字推崇备至:“本朝诸名家,直突平原(颜真卿)之上,与宋四家驰骋者,南园(钱沣)、道州(何绍基)、常熟(翁同龢)而已。”谭延闿、泽闿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庐藏翁氏墨迹》行世。 【作品欣赏】
《行书遗屣轩立轴》 翁同龢《行书遗屣轩立轴》
释文:南海太守鲍靓有道者也,往来罗浮,踪迹靡定,一日观中网得双燕,则靓屣也,因构遗屣轩。 款识:翁同龢 钤印:翁同龢印(白文)、叔平(朱文) 《行书轴》纸本行书 137.7×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翁同龢《行书节录枯树赋轴》纸本行书 137.7×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资料来源】《中国法书全集》18-清代书法3(文物出版社 可嘉扫描) 《论画语》行书 168×80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翁同龢《论画语》行书 168×80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行书录苏诗扇面》纸本行书 常熟博物馆藏 翁同龢《行书录苏诗扇面》纸本行书 18.3×52cm 常熟博物馆藏 释文:诗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 日尽孤鸿落日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资料来源】
《行书手札》 安徽省图书馆藏 翁同龢《行书手札》 安徽省图书馆藏 【资料来源】 选自安徽省图书馆《馆藏历史人物手札选》 http://cm.:9080/dob/servlet/getDob?id=792007000025&type=dob 《行书手札》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 行书手札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 《尺牍一》
行书手札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 《尺牍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