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浑融一气,再分风雨四时。 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石涛题泼墨山水 石涛 山水 立轴 1693年作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出家为僧后,法名原济(1641年—1719年)。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瞎尊者、济山僧、清湘老人、清湘陈人、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 石涛的艺术成就是前无古人的。但是,因为石涛所著的《画语录》是以禅学思想为主导,通篇贯穿了他对禅的理解与领悟,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充满了禅的内涵与玄机。由于人们对禅学不甚了解,其中的奥妙多年来一直很少为人所参悟理解。如果人们对禅学有一定的认识,再读此文,定会感到文中的妙处实在不可多得,堪称千古绝唱之奇文。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 溪桥野色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松泉幽居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石涛 仿梅道人山水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涛 横塘渔艇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涛 春江垂钓图 丙子(1696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石涛 策杖烟云中 立轴 水墨纸本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奇峰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平湖放棹图 石涛 荒亭寻幽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松溪幽居图 石涛 松泉高士图 石涛 深谷风雨过 石涛 水墨山水 石涛 松荫闻泉图 石涛 赠士舟墨笔山水 1683年作 石涛 寻诗图 石涛 野渡图 石涛 山居图 辛巳(1701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 秋山萧瑟图 立轴 1692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 国际艺术大观 】 天地浑融一气:石涛的传世水墨山水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