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克斯的启示:你是创意的伯乐吗?

 yzqhx 2016-04-03


领教
导言
整天呼喊着创新、创意的老板们,推荐看看这篇文章,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伯乐,能有多大几率能发现“创意”这匹千里马。正如文中所言,评头论足总是信手捏来、轻而易举的,而认可、呵护和鼓励,却往往需要勇气。偏偏,创意的小火苗最需要的就是呵护与鼓励。这个世界真不是没有创意,而是看你有几分伯乐的眼光和魄力。


很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委员会的成员,阅读和筛选一些会在计算机图形图像特别兴趣小组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确保获选论文的理念能够对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个委员会的成员都是计算机图像领域最杰出的人才,每一位成员我都认识。委员会对论文的筛选非常严格。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有兴趣,每次评选会以上都会出现两种评选人:一种专门挑拣论文不足的,像是在伺机捕杀猎物;另一种人则喜欢寻找闪光点,把好的理念发扬光大。

 

“创意守护者”看到不足时,会小心温和地指出来,意在改进论文,而不是把论文批得体无完肤。有趣的是,“论文杀手们”在评选论文是心中虽然另有算盘(依我估计,他们是想让自己的同事们看一看他们的标准有多高),却并不自知。两种人都认为自己是在遵循会议议程,但是只有一种人真正理解,通过挖掘新颖巧妙地闪光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会议向理想的方向推进。给出负面的反馈或许挺过瘾,但是,支持那些尚未得到公认的构思,为新生创意提供成长空间,这样的做法更需要勇气和魄力。

 

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说的保护新生事物绝不是指它们处于真空状态。虽然虫茧里毛毛虫的生长速度让我惊叹,但我并不认为创意产品应在真空环境下产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在制作那部有关蓝脚蝾螈的电影时犯下的错误)。我认识的一些人习惯把自己隔绝起来,悄悄地为自己的宝石磨光润色,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保护,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无法让你的员工学会自我保护。如果我们借鉴历史就会发现,一些人勤勤恳恳,但到头来打磨的不过是一块砖头罢了。

 

在皮克斯,我们的保护措施就是,在剧本讨论会上将懂得捍卫创意的人召集在一起。这些人明白,发展新构思的过程是举步维艰,且稍纵即逝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我们的人员提供支持,因为我们明白,只有让我们的员工平安挺过难关,最棒的构思才能应运而生——切记:人员要比构思重要

 

最后要提到一点,我们的保护措施并不意味着永远都要为新生事物遮风挡雨。事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新生构思便需要与企业的需求以及团队的利益联系起来,婴儿总有见野兽的那一天。只要控制住野兽,不让它临驾于所有人之上,保持我们的价值观不被扭曲,那么,野兽的存在便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到了某一个时刻,我们必须将新生构思从保护套中取出来,交到其他人手中。通常来说,想要挨过这个过渡期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


我们的一位特效软件开发人员辞职后,给我写了一封邮件,里面提出了两点不满。第一,新开发的软件存在许多小漏洞,他不得不跟着做善后处理,这让他很头疼;第二,他觉得我们在制作电影时不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以实现更大的科技上的突破这让他颇感失望。讽刺的是,这些漏洞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我们运用了新软件以求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而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去解决这些随之出现的问题。他所面对的烂摊子导致他选择离开,但这烂摊子正是尝试新事物的后果。想要冒险,就必须甘愿面对风险导致的后果,他居然没能理解这一点,真让我感到吃惊。

 

那么,何时才是我们应该从细心呵护,转为让婴儿融入外界的关键时刻呢?


这就好像在问鸟妈妈,知不知道何时应该把雏鸟从鸟巢中推出去一样:雏鸟有没有力量独立飞行呢?懂不懂在下落时如何运用自己的翅膀呢?会不会坠地而死呢?

 

说实话,我们在制作每一部电影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好莱坞喜欢用“开绿灯”一词来指代一个项目正式受到制片厂认可的时刻。在皮克斯的历史上,我们只有一部中途流产的片子。

 

若说到我们的项目是如何由“婴儿”长大为“成人”的,我最喜欢举的例子并非皮克斯的影片制作工作,而是我们的实习项目。

 

1998年,我为公司的利益着想,想要效仿许多创意公司开展一项夏令营课程,把有头脑的年轻人召集到皮克斯,花几个月的时间跟随资深制片人员积攒写作经验。但当我把这个构想告诉制片经理时,他们并不赞同,他们表示带实习生没什么兴趣。一

 

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因为他们太忙,没有时间照顾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也没时间向他们传授电影行业的知识。经过再三试探我才发现,大家之所以不愿意吸纳实习生,问题不是出现在时间上,而是费用上,他们不希望为了实习生而增加经费。每部电影的预算都是固定的,因此他们只想把这笔钱花在资深员工身上。大家的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而野兽早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我觉得,制片经理们的反应可以视为保护的一种形式,他们希望保护影片,想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以求电影的成功。但是,这样的立场对公司整体而言是不利的。实习生培训是一条发掘新人的途径,也是寻找合适人选的机会。不仅如此,新人还能为企业注入活力与生机。在我看来,这是能双赢的好事。我想,我本可以把招募实习生的费用算作制片团队的制作成本。但如果这样做,我的这个新构思就成了大家一直的敌人。因此,我决定把实习生项目的经费算作公司的开支,也就是说,感兴趣的部门不出一分钱就可以开展这项项目。

 

项目启动的第一年,皮克斯招募了8名实习生,分别安排在动画和技术部门。他们个个干劲十足、任劳任怨,吸收知识的速度也让人赞叹,培训临近结束时,每个人都已经在真正的制作工作中大展身手了。其中7个人在毕业后选择加入皮克斯,担任全职工作。从那以后,这个培训课程每年都有进步,每一年都有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为手下的年轻俊才折服。这些实习生的到来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员工得以检验自己的做事方法,从而让每个人都从中获得提升。

 

几年之后,这个培训项目不再需要公司拿钱资助了。因为这个项目已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引得众人自愿将实习生项目经费归入自己的制作经费中。换句话说,我们的实习项目在起步阶段需要他人搭一把手,但此后便可以独立发展了。去年,多达一万名申请者踊跃报名,争抢我们的一百名实习生席位。

 

无论是电影创意的花苞,还是实习生项目的雏形,新生事物总是需要他人的呵护。但日常工作就不需要这样的保护了,管理者们无须全力去保护那些得到批准的构思,或公认的工作方式。企业制度偏向于在职者的利益,想要跻身入行的挑战者需要有人协助才能站稳脚跟,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做出努力,保护新生事物,着眼未来,而非留恋过去。

 

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皮克斯的电影中让我触动最大的一幕戏。《美食总动员》中不苟言笑、令人畏惧的美食评论家柯博先生说:“从很多方面来说,评论家的工作都是毫不费力的。我们只需冒很小的风险,凭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就可以对他人的厨艺和风格评头论足。我们总是从我们所写的负面评论文章中赢得荣誉,因为这种东西写起来容易,读起来有趣。然而,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从大局来看,就连一道最普通的菜肴,恐怕都比我们的一纸空谈要有意义得多。可是,当一个评论家发现新生事物,并决心美言几句的时候,却着实需要一番勇气。这世界对年轻的天才和新颖的创举往往充满了敌意,他们需要伯乐


艾德·卡特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皮克斯动画总裁。2006年皮克斯加入迪士尼后,同时担任皮克斯动画和迪士尼动画的总裁。他荣获过5次奥斯卡奖,其中包括戈登·索伊尔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

埃米·华莱士|记者,《纽约时报》周末版商业版块专栏作家,并为《纽约客》《连线》《洛杉矶时报》等供稿,现任《洛杉矶时报杂志》的州总编辑。

导 言|叶慧

摘 录|《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艾德·卡特姆、埃米·华莱士著,靳婷婷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3月1日出版,P139-142。王迪薇投稿,寇一丹整理。题图来自皮克斯2012年动画片《月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