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最好?

 智夫勤 2016-04-03

近日,在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校本培训时,再次认真研读了200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四部分《教学理念与策略》(主编: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觉醒。对“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最好”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感悟。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位置,以学习者的角色与心态,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重点考虑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最好。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和近年的课堂实践体会,对书中提及的多个观点深表认同,认为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时:具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问题导入有趣,知识呈现有趣,学习活动组织有趣。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动态化、情境化、生活化、社会化),练习设计的多样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3.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的层次性,先易后难,难度递增,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好奇心和尝试挑战的需求。从基础出发,进而进入拓展部分,再提升到挑战的级别。当学生遭遇到理智挑战时,往往就是课堂教学进入最高潮的时候,也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

4.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为了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老师必须展示学科知识的魅力和应用领域和前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追求学科知识的渴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进行必要的探索与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挑战问题中勇于探索,并积极尝试在实践中创新。为此,要为学生多增加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把这种探索与创新的活动延续到课外。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老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平台和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情感体验。如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同学面前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尝试回答来自同伴的质疑。与此同时,老师要对学生在课堂的积极表现及时作出正面和激励性的评价,以保持其自信的信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7.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考个好成绩,而在于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为此,老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实际应用出发,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会借助已学知识并将其上升为一种观点去分析和解释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上,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真正读懂学生、理解学生、亲近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的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敬和最可爱的人。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这无形中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潜力和有利条件,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良性互动。(朴实无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