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相吕不韦:“八观六验”,识人有术

 369蓝田书院 2016-04-03

一、吕不韦生平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

二、《吕氏春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三、吕氏识才“八观”“六验”

吕不韦在其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的《论人》一篇中提出了“外则用八观六验”的识才方法。

《吕氏春秋·论人》中记载:“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八观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是: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四、结语

吕不韦认为,自己虽是秦国的丞相,但能力却比不上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等各国政治名人,必须广纳贤才来帮助自己,他对前来投奔他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加上识人有术,用人有方,最终成就了他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的霸业。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识人之术,对于当今社会人士如何识人、如何做人仍有极大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