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春秋》——吕不韦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7-22

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吕不韦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县)。他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因在邯郸遇见人质于赵的秦王孙异人,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异人遂为太子。次年,异人即位(即庄襄王),任不韦为相,封文信候。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不韦为相国,号“仲父”。

  秦王政十年,因嫪毐叛乱事受牵连免官,出居河南封地。 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后饮鸩而死。

成书

  吕不韦为战国末年秦相。当时,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赵平原君、齐孟尝君被誉为战国四君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故吕不韦亦招徕大批文人学士,给予优厚的待遇,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早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为了在夺取政权后巩固秦国的统治,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把自己的闻见和感想写出来,又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刪定,最终而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批判,认为那些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一则治, 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所以,书中显示出对各家思想的改造、发展 与摒弃。

  在儒家思想方面,《吕氏春秋》 吸收了其维护君权的主张,接受了儒家的以德治国;对墨家思想中的 “节葬”观念表示赞同,以此来批评当时厚葬的风气,对墨家反对战争的“非攻”主张,则进行批驳,认为一味地反对战争没有意义,正义的战争可以除暴安良,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这实际为秦国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辩护;接受道家思想,认为世间尤物都从“太一”派生而来,并由阴阳二气变化而成;同时又吸收农家之说,以重农为重要国策;吸取兵家思想,于《荡兵》等篇讨论军事。

名篇赏析

重已

  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  而爱已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  而爱已一苍壁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译文

  倕是最巧的人,但是人们不爱护倕的手指而爱护自己的手指,这是因为自己的手指对自己有利。人们不爱惜昆山的美玉,江汉的明珠,却爱惜自己成色不高的一块玉石、一颗形状不圆的小珠,这是因为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有利。现在我的生命归我所有,给我带来的利益也大。就贵贱而言,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与生命相比;以轻重而论,即使富有天下,也不能同它交换;以安危而论,一旦失去生命,终身不可再得。正是由于这三方面原因,有道之人对生命慎之又慎。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