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法则,学会乔布斯的极简主义

 豆若米发啦啦啦 2016-04-04

乔布斯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神话:100倍股价涨幅,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奇迹背后,极简主义深深地融入了产品设计和商业运营...




1
基于用户体验


乔布斯喜欢漂亮的产品。他看事物总是从用户体验的远景出发。


很多产品营销人员直接问消费者“你们需要什么”。

乔布斯并不相信这一套方法。他说:“如果人们都不知道基于图形的电脑是什么,那我怎么可能去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基于图形的电脑?没人见过这样的电脑。”


他认为向人们展示一台计算器无助于令其想象未来的电脑,因为这将是一个飞跃。


2
最重要的决定是剔除不做的事


乔布斯方法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相信要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你准备做的事情,而是你决定不去做的事情。


3
极简主义者



乔布斯家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就只有一幅他非常崇拜的爱因斯坦的像、一盏蒂芬尼台灯、一张床和一把椅子。他不主张拥有很多东西,一旦选择了就细心呵护,正如他对苹果的细心。



4
选择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乔布斯有能力找到他认为最聪明的人来支持他。每一次开发,他都搜罗该领域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人才,亲自招募开发小组。



1983年,乔布斯对百事CEO斯卡利说: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改变世界?”

斯卡利就这样被打动了


乔布斯对大型组织没什么好感。他认为那些组织充满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他将自己不喜欢的组织称为“bozos(意指笨蛋)”。乔布斯有一个原则,Mac团队绝不会超过100人。因此,如果要增加新成员,就意味着有人要退出。



5
激励员工杰出工作


在高科技领域,并不是一定要很多人才能开发出好的产品。人们可能以为应该有数百人一起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像是个艺术家的画室,乔布斯是艺术大师,查看并评判其他人的工作,他的评判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否决。


无数个夜晚大家工作到12点或凌晨1点,因为工程师都是在午饭过后才出现,然后一直工作到深夜。一位工程师向乔布斯展示他修改过的软件代码,乔布斯看了看,扔回给他,说:“还不行。”


他不断强迫大家提高自我期待。开发人员之所以能制作出超乎自己想象的杰作,一方面是乔布斯用高度的魅力激励大家,让他们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另一方面他残酷地否决大家的工作,直到他认为产品已经达到足够完美的程度。



6
从设计的观点出发,不只看市场


史蒂夫没有绘画特长,但拥有非凡的品位。他追求完美,愿意抓住任何机会尝试新领域的产品,但总是从设计师的观点出发。


曾经,有个人同一天到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


他先进入苹果的会议室,这时苹果的设计师也走进会议室,所有的人停止交谈。因为设计师在苹果最受尊重。每个人都知道设计师直接向CEO史蒂夫汇报。


之后,他去了微软公司。他走进会议室,大家在交谈,会议开始,也没有设计师进来。所有的技术人员坐在那儿,为产品设计提自己的想法。那简直是一场灾难。


在苹果,设计师是公司中最关键的人,由史蒂夫亲自带领。在其他公司,设计师往往被埋没在官僚主义之下,做出来的产品经过糟糕的妥协。



7
对设计美观的痴迷


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用户体验,甚至细微到主板如何摆放,这些在乔布斯眼里都必须是美观的。他要求的完美程度是,即使是普通顾客不可能看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设计美观。


乔布斯对设计的痴迷众所周知。他曾在停车场跑来跑去,专心致志地观察所有的奔驰车。他疯狂地观察印刷的字体、颜色和格式。


苹果倾力做好每个包装细节——“先打开我”的设计、包装盒的设计、折叠线、纸质和印刷……它的产品就像是时尚品牌店或高档珠宝公司的商品。



8
不是一味简单,而是精简到完美


不是一味地简单,而是精简到恰到好处的完美。如果你对这些事不上心,那你只能做到简单的结果。比如微软的Zune。微软发布Zune后,几乎没人过去瞧上一眼,它就这样消亡了。微软总要到第三次才不会犯错。它的原则是先推向市场再说,以后慢慢改善。


乔布斯绝不会这样。他要确保一切完美才将产品推向市场。



Apple的产品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