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为“东方芭比”注入了灵魂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6-04-04

撰文/孟繁勇(本刊记者) 摄影/金建辉
导语
拥有一个芭比娃娃,是每个美国小女孩心中的梦想。如今,芭比已经远远超越了玩具的定义,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绢人被称为“东方芭比”,中国民间的布制玩具被认为是产生绢人的肥沃土壤。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绢人,被巧手的齐聪颖赋予了灵魂。

这是我在拜访许多“非遗”传承人时从未见过的景象: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一张床占据了近半空间,另一半,才是她制作绢人的所在——既是工作室也是卧室。这是年近70岁的齐聪颖的世界。18岁学艺,先后经历了单位破产、被迫转行的艰辛,直至现在,一直坚持制作绢人。51年的时光,诠释了一门手艺的过去与现在。


有人认为,手艺人对绢人倾注的是感情,齐聪颖不太认同。她告诉我:“我没从绢人的手艺里挣过钱,我就是喜欢。那已经不仅仅是感情了,一个人有多少个51年?我觉得,绢人不是个物件儿,那是相依相伴的生命。”
学艺半年始出师


● 传承人介绍:齐聪颖 北京绢人传承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小酷爱美术,擅长工笔画。1964年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美术人型厂,跟随葛敬安、宋翠珍、张琴老师学习绢人制作技艺,如今,已有逾50年制作经验。


命运之无定,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机遇会降临。


1962年,巴黎举办世界玩偶展,各个国家均派出团队参加。中国妇联将任务交给了北京美术人型厂,做好后送到巴黎参展。绢人甫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中国竟然有这么好的纯手工工艺品,许多商家当场订货。


消息传回国内,厂里的人在兴奋之后却犯了愁。原来,那时厂里仅有五六个老师傅,精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大量订单。怎么办?招工!


机遇就这样来到了齐聪颖的面前。因为齐聪颖当时正是学校美术组成员,有美术方面的特长,于是,18岁的齐聪颖便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北京美术人型厂报到。厂里开完欢迎会之后,告诉这些学生,从今天起,你们要学习绢人制作了。


绢人是以纱、绢为肌肤,真丝为发,绸帛为衣而制成的立体人型艺术作品。所做人物由上等的丝绸、绢纱制成,用料极为考究。由于其技艺的高难度和取材的昂贵,一向只在宫院显贵处可见,乃皇城宫廷艺术。


其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汉唐前。《全唐文》(卷八九六)罗隐的《木偶人》一文载:“……以雕木为戏,丹濩之,衣服之。虽狞勇态,皆不易其身也”。这里的“雕木”指的就是以木雕头部和身躯;“丹濩之”就是以彩色描绘面目,“衣服之”就是着以绢布之衣。


除了史书记载,出土的唐朝贞观年间的陪葬品还有实物为证。1973年9月,新疆吐鲁番县附近的阿斯塔那地区发现古墓群,其中发掘出的唐代张雄夫妇墓中,出土了“绢木女舞俑”和“官木俑”。其中,“绢木女舞俑”着锦杉、绢袖,围以披帛,下身为彩色坠地长裙,裙外罩以轻纱;“官木俑”全部着黄色绫袍、黑腰带,姿态栩栩如生,代表了唐代绢塑造型艺术的较高水平。后宋人吴自牧撰的《梦梁录》中也有以绫绢塑人形的记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并以绢绸彩结成人形”的制作工艺,至明代时,工艺已较成熟。


随着皇朝的灭亡,战乱不断,绢塑工艺开始日渐衰落,几近绝灭。新中国建立之初,葛敬安、宋翠珍、张琴等几位师傅开始恢复绢人的制作。齐聪颖的师傅,便是葛、宋、张等老师傅。


年轻的学生们都会买一本《艺用解剖学》,以熟悉人体构造,带着书每天前往北京报恩寺(现为东城区北新桥二条)附近的学习班。厂长给学生们训话说:“这是宋翠珍师傅,她技术全面,以后由她来教你们,要好好学,听师傅的话。”


那时,厂房里有一个水泥砌的池子要拆,齐聪颖在拆池子时,捡到一个不背壳的蜗牛,就悄悄地收起来。学活儿时,每人发一小瓷盘,把脱脂棉弄湿了放盘里,用手蘸湿了穿针用。她就把蜗牛搁盘子里,绢人制作比较枯燥,有时候做着做着就烦了,开始玩小蜗牛。师傅看到了,问她:“你就知道玩,能学好吗?”齐聪颖一激灵,从此再也没有在学艺之时玩了。


专心学艺,出师便快。半年之后,师傅看到她做的绢人,说了一句话:“你这手艺今天就算行了,明天,正式进厂参与生产。”

学艺半年始出师


● 齐天大圣孙悟空(京剧绢人)。


绢人制作,分糊头绢人、包头绢人、绢挂人(为半浮雕式)和绢浮雕人(基本是平面制作)四种。构型复杂,借鉴传统绘画、雕塑、书法、服装、发饰、造型艺术、染织、金工、木刻等民间工艺,并融会吸收为一体,形成新的工艺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观赏性。


制作绢人的传统工艺流程,分为十大工序:雕塑头模、糊头画头、梳头、发式、制手、制作服装、彩画、制作体型、制作道具、组装造型(指按所制人物姿态,进行头颈、手臂手指、身姿、道具等全面调整造型),各道工序内含有若干小工序,需具备精密、高超的技艺。


绢人最为独特之处,便如真人相仿。人的身材与头部的比例是6:1,按比例缩小,绢人普遍尺寸为30至36厘米高。如何做出一个绝妙的绢人?选材为第一要务,服装的面料须选苏杭一带的真丝绸缎。


师傅教授时告诉齐聪颖,各朝代的仕女,要用缎面,特点是薄、细、软,做出的服装柔和。此外,每个朝代必有不同服饰,宋代仕女,做出唐代服饰?欺天欺人,必不长久。也因此,进厂没多久,包括齐聪颖在内的学生,都买了本《中国历代服饰》钻研。


制作之时,开脸第一,否则绢人便无精气神儿;又以糊头工序难度为大,共分两层:一层针织品,上面刮上浆糊;再覆盖一层纯真丝品,丝不能歪,绢人头部直丝至顶。若有不小心,丝老是歪的,就会影响糊头的效果。齐聪颖告诉我:“这本是熟练功,只有沉入其中,用时间来磨练手艺,除此无法。”


若想人物的头型五官明(清楚),还须用糊头工具去磨。比如眼窝,要用工具的尖端反复地去磨,使之服帖。做仕女绢人,最难的部分是开脸(画人物面容),难在面部表情。人物要符合人物心态,从表情就要知道她在想什么。


有一年,厂里组织做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齐聪颖与师姐们分配做,抓阄决定谁做哪一个。她抓到了宝玉和宝钗结婚的场景,还有一个秦可卿。这下可一时让她犯难,问了师傅,让她多看几遍《红楼梦》。


拿起书来,连读数遍,齐聪颖边看边心里琢磨,秦可卿这个人物是《红楼梦》里最复杂的,太难抓了,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她画了秦可卿三个头部,请师傅指教,师傅左瞧右看说:“我怎么觉得总有眼神迷离的表情呢?”齐当时就乐了,说:“师傅,这就对了,我觉得这个人物,表情就是迷离的。”


宝玉、宝钗成婚的场景,又让齐聪颖把《红楼梦》快给翻烂了。她告诉我:“人物心理是什么?宝玉,精神不是太佳,呆一点;但又知和黛玉结婚,心情又高兴。最后定人物表情,是半喜半呆。”依样而做,耗时日久,拿出来后,师傅一拍大腿说:“对,就是这个样儿,这绢人真是活了。”


两样绢人,齐聪颖耗时日久,也有人认为如此费工是否值得?齐聪颖告诉我说:“创作绢人,必须要符合历史背景、人物地位、故事情节、服装服饰、图案配色、发型发饰,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考证。比如说,在创作京剧舞台人物绢人时,与京剧国粹艺术融为一体,是舞台艺术形象的微缩再现,更要抓住舞台人物亮相的瞬间神态,才能体现出静中有动的人物形象。不费工,行吗?”

想教,没人学


●《红楼梦》人物薛宝钗(仕女绢人)。


有时候,齐聪颖会想,就这样做一辈子绢人,也是福分。但是,命运所致,却未必如意。


1967年,北京美术人型厂解散,包括齐聪颖在内的同事们,都回家等待分配。人散了,生活所迫,有做绢人的底子,齐聪颖开始做石膏像。直至有一天通知她到新单位北京电子仪器三厂报到,那时才知道,原来厂子里的人一半归到北京电子仪器三厂(她就去了这个厂),一半归到北京电子器件厂。


那时候,还没有跳槽的说法,单位工作一辈子是常态。齐聪颖想,也许美术人型厂还会再设立,日盼夜思,想着也许厂子会起死回生呢?她以为,三厂只是暂时的落脚处。谁料想,齐聪颖又先后调往北京市制袜厂、北京市剧装厂、北京市锦盒厂等单位,直至在科海集团退休,再也没有等来回美术人型厂上班的消息。


齐聪颖告诉我说:“虽然干起其他工作,但我一直至退休也没有放下绢人制作。”1993年退休之后,时间充裕了,想法也多了。她觉得,绢人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老依靠旧样子生存。


想到哪,做到哪。于是,齐聪颖开始在绢人工艺上大胆创新,这便是绢人作品《王宝钏》,将京剧绢人与京剧国粹艺术融为一体,作品鲜明地体现出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传统绢人也曾涉及到凤冠,便仅是用针织品糊成半拉帽壳,比较简单,就是一面的凤形。《王宝钏》独创之处在于,凤冠按京剧舞台凤冠的结构,完全用亮金丝编制,且凤有头,有身,有尾巴,立体感极强。


此作品叫绝之处,还在于绢人戏服上的“赛绣”。绢人衣装,乃按照梅兰芳出演王宝钏时的戏服制作,以早期式样行龙女蟒制成,近世已不多见;另因绢人服装的面积小,刺绣显笨拙,便出现了“赛绣”这一北京绢人独有的技法。


何谓赛绣?远看似绣,实则为画,若非明言,多有不辨者,且画工繁重,先打底样画稿,十数次定型;之后,描绘、填色、描金。用清漆调金粉成膏状,卷到玻璃纸中捏着画,如同蛋糕挤花技法,自然阴干成为彩画,俗称“赛绣”。


齐聪颖告诉我,此为葛敬安始创。彩画最初之时,是用清漆调碳精粉成油,然后往画稿上撒金粉,用毛笔扫匀,油干之后,再用毛笔把金粉掸干净。当时金粉500元一斤,须从国外进口,掸净金粉之法,浪费甚多。


此后,葛敬安费心钻研,转而使用清漆调金粉。经过特殊技术处理之后,且不易掉色,更显色彩艳丽,充分体现出皇家高雅、华贵的气派,“赛绣”一技从此扬名。


扬名虽在,绢人艺术却逐渐成凋零之态。自1967年工厂解散之后,北京绢人便没有了专门生产的工厂,绢人的制作生产无法得到保证。齐聪颖说:“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加之绢人制作成本高、工效低等原因,绢人的经济效益并不好,学习绢人制作的人极少,现在来学的也仅仅是出于个人的业余喜好。目前,真正以传统绢人制作工艺流程制作精品绢人的人,更加寥寥无几,绢人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一身绝技在身的齐聪颖,从2007年开始收徒弟,许多人却学至半道便退却,认为手艺不如其他工作来钱快。到现在,仅有张彧、刘鹏、何梅三个徒弟坚持了下来。她有些感伤,说:“我的很多事,因为绢人都能放下。可以说,绢人是我精神上的支撑,是我的第二生命。但是,对于绢人的保护与传承,我现在挺寒心的,人也老了,想教,没人学。”


她出神半晌,抬起头看着我,突然说:“以后的时间,我只能在家里多做点各个品种的绢人,给后来人多提供些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