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人 · 全世界都爱芭比娃娃,她用源于唐代的绢人惊动天下

 正午文化 2020-07-17

她18岁学艺,坚守非遗之路50多年。

拥有一个芭比娃娃,

是每个美国小女孩心中的梦想。

如今芭比已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起源于唐代的绢人被称为“东方芭比”,

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有着几十年绢人制作经验的齐聪颖,

从小就酷爱美术,

更擅长工笔画,

1964年从学校毕业后

师从北京绢人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敬安,

是葛先生的嫡传弟子,

也是北京绢人工艺恢复后的第一批专业技术工人。

齐聪颖18岁学艺,

先后经历了单位破产、

被迫转行的艰辛,

直至现在,一直坚持制作绢人,

用50多年的时光,

诠释了一门手艺的过去与现在。

她说:

“我没从绢人的手艺里挣过钱,

我就是喜欢。

那已经不仅仅是感情了,

一个人有多少个50年?

我觉得,绢人不是个物件儿,

那是相依相伴的生命。”

"绢人”技艺起源于

中国民间有用纸、竹等材料制作的彩扎技艺,

后为表现戏曲和神话故事,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绢人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点和审美情趣,

凝聚了中国传统塑型艺术的精华。


1962年,巴黎举办世界玩偶展,

北京美术人型厂把绢人送到巴黎参展,

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商家纷纷上门订货。

货多量大,人手不够,

北京美术人型厂开始扩招人手,

18岁的齐聪颖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因为格外用功,又加上心灵手巧,

齐聪颖很快出师,进入车间参加生产。

20世纪80年代,绢人作为国礼首选,

在各类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尤其以北京绢人的风格最为细腻、高雅,

人物造型多姿多彩、神态各异。

绢人艺术一出国门

就迅速惊艳全世界,

在国际上拿奖到手软,

日本、加拿大、瑞典……

多个国家纷纷登门来找寻技艺,

只为求一件作品,

周恩来总理曾直爽地赞叹过:

“看绢人是一种美的享受,能使人轻松、愉快!”

对于戏剧人物创作,

齐聪颖特别有心得,

“京剧、越剧、吉剧、黄梅戏,

这些戏剧人物在装扮上有很大的差别,

各有各的特色。

京剧的服装非常严谨,

经过几百年时间提炼出来的都是精华呀,

做京剧人物实际上

你要说让人看个大致模样这也容易,

要真正考究的话,

真不容易。

一是人家的京剧服装特别讲究,

你要想做得接近它,

你必须要按照人家的规矩去缩小,

比例要由你自己来定。

我的绢人从肩膀到脚36厘米,

这个高矮最合适,

再大显得笨,再小它的表情表达不出深度。

按照36厘米的高度设计衣服

只能看戏装上的图案来缩放比例,

比如下摆的海水占戏装的多少,

我这绢人衣服上的海水也占多少。”

齐聪颖在画服装的时候常常采用双面画,

过去在厂里做的绢人,

光看前面,后面差不多就得了,

现在做的绢人让大家在后面也有了看头。


齐聪颖花在绘制一套戏装上的时间

就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经过她的精巧安排和制作,

件件制品都意趣盎然,

特别由于抓住了人物“亮相”时一瞬间的神态,

不仅表现出人物的气质、性格,

还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觉。

齐聪颖还很喜欢唐卡,

从2008年开始,

她潜心研究唐卡艺术,

通过搜集资料、书籍,

进行反复学习、研究、尝试,

完成了藏菩萨制作。

扬名虽在,绢人艺术却逐渐成凋零之态,

齐聪颖说:

“现在绢人的经济效益并不好,

学习绢人制作的人极少,

而真正以传统绢人制作工艺流程制作精品绢人的人,

更加寥寥无几。”

在谈到北京绢人的传承与发展时,

她说:“绢人还要占一个绢字,

绢人的绢主要是指在手、脸的制作上是绢的。

现在市场卖的那些石膏脸的、陶瓷脸的,

都不应该称之为绢人。

有一次在展览会上我看见一件绢人作品,

用了非常多的色彩,

总感觉不舒服。

尤其是一看到人物的双脚就是一块板子时,

我的心就咯噔一下,

痛心呀!我有段时间特别着急,

当代绢人从葛先生弄到现在,

弄到工艺流程这么完整,

每一步都琢磨到家了,

绢人交到我们第二代人手里,

要是从我们第二代人手里把这东西给绝掉了、丢掉了,

实在是说不过去,

我一想到这里,

就感觉到特别的痛心。

我确实是爱这个绢人艺术,

从我们这丢掉了,

我们谁都对不起。”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