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怦然心动

 江山携手 2016-04-04

    新年第一天,总算空闲下来,准备整理书房里堆在地上的书。

    盘腿坐于地板上,一堆书前,慢悠悠一本本检视。有要上书架的,放到一边;有要扔掉的,放到另一边;看到喜欢的,会粗略翻一翻。这一翻不要紧,时常就会被别致的文字拽进去,徜徉其间而忘记了整理的任务。

    一本零八年的《书城》杂志,已经有些陈旧的封面上有一标题:《诗文之道》,作者孙郁。

    翻开内文,是评论张中行的。

    一读之下,怦然心动——不仅仅心动于作者对张中行的深度理解,更心动于作者的文字:别致独特而绝不枯涩,诗意盎然而绝不漂浮,挥洒自如间直抵中行老人文本和心魄的深处……

    一读再读,感慨不已。网上搜索此文未得,于是不怕耽误时间,选几段文字,一字字录到电脑里——

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怦然心动

(张中行老人生前读书照)

    我第一次读到张中行的文章时,暗叹风骨之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书和短文,几乎没有时下的风气,一是看不到政治语汇,感受真而深;而是没有宏大的话题,几乎都是不登大雅的身边琐事,但你觉得那是从心里流出的。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古而弥新,语轻意重,沉甸甸地拽着读者的心……

    他真正带有创作意味的写作,是八十岁之后,对他而言,都是不得已的填塞,不过聊补晚年寂寞的心而已。在我看来,他有六朝余味,旧诗词的隽永和西哲的独思都有一些,精神是从历史的景深里浸泡过的,苍冷里依稀闪着远古的烛光。它照着岑寂的世界,与它相遇的那一瞬,我们才知道,汉语的书写完全可以是别样的。

    ……

    有两类文章他写得出奇不意。一是记人,《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仍流布在世间;二是言理,谈人生哲学的书,大而有当,深入浅出,成一家之论。两类文字,逻辑的力量虎虎生气,直逼人心,是有康德的影子的。在情感的达成方式上,又带唐诗宋词的调子,绵绵细细,九曲流转。灵活多变的章法,不乖违,多跳跃,思想便腾跃起来。其间是自然的倾吐,毫无伪饰的地方。这大约是明清小品和苦雨斋那里来的。他赞美周二先生,一个重要原因,是举重若轻,作文不用力,遂有轻风白水之状,与心性淡泊是有关系的。在激进、狂躁、怨怼的文风席卷文坛的时候,有这样静若湖泊、淡如轻云的作者,对时代实在是一个讽刺。

    ……

    大凡文章高手,是己见很深的。张中行亦然。不过在精神哲学与审美风格上,他是个宽容的人。喜欢鲁迅的雄健,欣赏朱自清的清秀;赞佩庄子的飘逸,又看重荀子的严谨。是游于百家而不失己意的。由于杂,便四通八达,文字流动而多致,是采撷百花的蜜蜂,飞得自在。但又不故意模仿他人,会从别人的路走出,自创新曲,平淡朴实的背后,有深广的时空,那些已逝的生灵的智慧的闪光,留驻在他的世界里,你不觉得丰沛与自然么?

    ……

    山西书法家卫俊秀流放乡下的词章,曾使我大为感动,清寂涌动的心绪在哀婉的字迹里蠕蠕而动,他的形状,与张中行很像,对天而语,向地而歌,大有古诗十九首之味。天底下纯真之人,倘有才华,不知为何都有类似特点的。

    ……

   我喜欢他的诗,是因为那里的寂寞感,都是夜深的心跳,远方的寥落,近边的枯索萦绕着一颗鲜活的心。1976年所作《秋晚》:

残辉依树杪,小径独徘徊。

墙角秋虫泣,故人殊未来。

    同年所作《蜡库二首》云:

四十年前旧粉墙,闲庭寂寞隐回廊。

桃根桃叶无寻处,怅望重门泪几行。

    都是怀人忆旧之作,己身之苦、梦之破灭,闪闪其间。张中行渴望知己者的对谈,但苦日如年,友人寥落,死者已矣,生者难保,也只有低吟而已。一方面是旷野的无声,一方面又是己身的热涌,可无人分晓,难觅知己,有什么期许么?在恶魔行世的时候,人也只能向天而语,将微弱的声音散于空旷之世,弥散于冷寂里任其流淌,而这时,好诗好句便悄悄涌来。怨也行之,爱亦散之。读者于此的感受,也当同状吧?

    ……

    他在这类诗句里,扪心扣问,追思沧桑,既有精神飞扬之絮,又带哀苦之心。在茫茫人海与漫漫之途上,人又能做些什么呢?身外的星云花鸟,林木河海,各按己身之道而行,人也当如此么?在自己陷入绝境时,想想古人的一个个远行之影,恩怨的生生灭灭,一切都已沉寂,人是多么可怜的存在!我们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也不过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如此而已。可我们又不能沉于其中,倘有一份光热,也该释放的。于是他一面哀怜着,一面又梦想着,默默地走路,凄凉之句里,情欲之水涓涓,与江河之气不差的。

    王国维清秀奇美,九曲十折,甚是悠远。顾随天音地语,风啸林间,有大爱于斯。聂绀弩如地火喷吐,奇思鬼语,摇着人心动。启功则谐语连珠,直抵苍穹,大笑亦大悲,泪中带乐,何其潇洒!张中行的旧体诗词比之前面诸人,显得老实,是本分的文人之迹,行于旧道,暗袭唐音,杂以西哲之语和庄生之梦,踽踽行于苦路之中,感伤之语不滥情,多梦之思非妄想,是实实在在的心语,常人的哀荣系于一体,旧形式里还能装下现代的心语,不觉隔膜,真是朴素自然的境界。

    孙郁的文字,有文言的韵味和节奏,有现代文的畅达和易懂,再加上独特的见识,别致的视角,所以就有了非同寻常的魅力和色彩,让人忍不住再三品味。

    赶紧到网上搜索孙郁其人,发现有他很多研究民国知识分子的专著,赶紧抄下书名,明日网购。

   

[相关链接]

语文为什么没有了魅力

我们与名师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语言这棵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