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国寺元塔

 老刘tdrhg 2016-04-04

      石景山区八宝山地铁站北侧的博古艺苑工艺品市场内,存元代喇嘛塔一座,现名崇国寺塔。崇国寺在重修前破旧得很,塔周没有栏干,塔身多处缺损,有古藤爬满塔身,给人苍凉的感觉。近年此地辟为旧货集散地之后,此塔得到修缮。塔周添有汉白玉栏干,曲折绕塔。

崇国寺元塔

崇国寺元塔
         塔前立有两通石碑,一通崇国寺塔,另一通功德碑刻有修缮捐资者名单。在北平寺庙登记的历史资料中没有查到有关此地崇国寺的任何记载。)前者记塔之始末,字不多,照录如下:
崇国寺历史上分南北二寺,人们常说的崇国寺指北崇国寺,该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由开山祖师定演所建。其塔院也分南北两院,为崇国寺僧人塔林。曾葬有定演、隆安选公、定志三位住持。解放初期,北塔院尚存七塔,南塔院尚存三塔,现仅存北塔院砖砌覆钵式喇嘛塔一座,其高九米。方形须弥座,塔铭有二:前塔铭刻有崇国寺十方,后三字已漫漶不清。东塔铭原刻有该塔僧人生平,因风化严重,已只字无存。乙酉年仲秋金鑫沐手敬书。

崇国寺元塔

        崇国寺内的塔林是安葬寺内主持的地方,曾安葬有定演、隆安选公、定志三位主持。那么,仅存的喇嘛塔是安葬谁的?无从考证。如果从此塔的规模上分析,此塔高大坚实,历数百年硕果仅存,有可能是开山祖师定演的安葬之所,但这要比较北寺的各塔,既然如今仅存此塔无法比较,那这个问题也就无法确定了。

        这座塔是典型嘛嘛塔的建筑特点,可以说反映了元代建筑风格。喇嘛塔的主体一般可以分作三大部分,最下是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中间为覆钵式塔身,最上是塔,即十三重天,代表佛祖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即十三天相轮,层层向上,依次收拢。

        塔铭有二,前塔即指塔的南面,有一块汉白玉,上刻崇国寺十方五字,后三字漫漶不清。事实是,现在五个字也都看不清了。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考察过崇国寺并有记录,他说喇嘛塔的南面汉白玉石刻为崇国寺十方普觉氏去今不远,可见碑刻风化的厉害。

崇国寺元塔

崇国寺元塔东侧塔铭


崇国寺元塔

梁氏还记录了南塔院的一些简单情况,说南塔院也有一座八角七层密檐式塔,塔铭有:崇国寺第一代祖师大元特赐华严传玑主空明圆证澄慧国师隆安选公灵塔。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如果梁氏的记录无误,那就说明,南北二院是分期而建的,南院为祖师隆安选公所建,时间是至正二十六年,至正是元顺帝的年号,即公元1366年。北院为定演所建,时间是至元二十四年,即公元1287年。可见,北院早了南院79年。明朱元璋称帝是1368年,也就是说,待到南院建立的时候,元朝快要灭亡了。这里也说明,崇国寺从始建到结束约经历了80年。到了明代的明成祖朱棣赶走了建文帝,代侄即位,他在南方的武当山大事赐建佛寺,又在北京的真觉寺修建了金刚宝座式宝塔,以用来压制元蒙的王气。从而,京西的崇国寺日渐败落破敝,倒是明代的历朝太监看中了这块净土,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太监们离宫之后,陆续在这儿养老息影。永乐皇帝为纪念“靖难之役”中立有战功的司礼监太监刚铁曾赐韩家山(即八宝山)建刚铁墓及护国寺,实为明朝太监们的祠堂。所以,崇国寺位于八宝山前,又有如此之多的塔院墓林,故可能就此形成了八宝山专为埋葬先人墓地的习俗解放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以护国寺为中心建北京市革命公墓,1970年经周总理批准,改称“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