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因无形的灵魂而高贵

 江山携手 2016-04-04

生命因无形的灵魂而高贵

王保卫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40

 

生命因有形的躯体而短暂,却因无形的灵魂而永恒。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只因精神的融入,便可以化为一体。

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是名士风流盛行的时代。当时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士大夫不满这个时代却又无力改变它,于是普遍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寄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兰亭集序》也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可贵的是王羲之虽出身高门,为东晋名士,却没有像那些“名士”一样一味追求自由放任的生活。面对良辰美景、杰人雅事,他有着人生苦短的感慨。在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生命短暂的哀叹中懂得了人生要有忧患意识,认为人生在世要扬长避短,在有限的生命里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作者记录下这次集会的作品的目的,就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产生共鸣的依据。激发后人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去思考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很欣赏一句话: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短暂而永恒。生命苦短,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生命永恒,那一个个崇高的灵魂,永久地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摄人心魄。正如嵇康的生命消失了,却留下了《广陵散》,从而升华为一种精神,在今日仍显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岁月催人老,逝者如斯,所有的美好都会在似水的光阴里流逝。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趁着有能力、有体力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神却是无限的。针对这样的“无限”,我们也可以不断地超越“自我”认知的局限,看到视线以外的东西,把自己真正融入宇宙中,享受常人一生都无法触摸的坦然与快乐。战国时期的庄子,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多灾多难,无数弱小的百姓受苦受难的时代。无力改变现实、心有不甘的庄子试图为人类找到一片摆脱生命困境的精神乐园,在他眼里,这片乐土就是“无所待”的逍遥。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他希望借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社会,让精神去解放形体,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庄子一生也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一理想。战国时期,战乱纷纷,百姓生灵涂炭,谁不想以官府来安身立命呢,偏偏庄子不愿意,他对官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对名利有着一种本能的蔑视。在对待死的问题上,他也有着一种极其开明和超然的态度。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快乐溢于言表,这并不是表示他不爱自己的妻子,只是他把死生当成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不是我们眼中的大哭大悲之事。诸如此类,虽然有些消极混世,却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庄子倡导的“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境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中引出来,倡导一种淡泊名利、放达人生的处世之道,较之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提高或被苦难、名利羁绊住的人生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庄子的“逍遥”观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在被繁杂充斥的现实社会中,能够面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诱惑,坚守住高洁。精神富足的生活要比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更令人沉醉。如果真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便会淡化名利,忘却烦恼,潜心专于应该去做的,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从而在限的人生中超越自我,达到永恒。

《兰亭集序》和《逍遥游》,一个强调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价值,一个强调绝对的自由和宇宙的永恒。虽然主旨不同,但它们反映出来的实质却有共同之处,即在艰难的岁月中,沉下心来,去追求自己的心灵解放之道,弱化小我,铸大我。如此的人生,才会灿烂而高贵。

                  14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