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遗墨“孤云寺”

 老刘tdrhg 2016-04-05

 “白庙”位于河北区西北隅,在北运河东岸,本为庙名,再为村名,后为区片名,又为白庙工业区的专称。作为庙宇的“白庙”,原名白马庙,是北运河畔一个渔村内的一座古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建庙首创者,亦为寺庙住持,是河南洛阳籍的游方和尚。为寄托对故土的思念,他请人以洛阳白马寺为样板,精心雕刻了背驮经卷的一座白马石雕,立于寺庙的大雄宝殿之前。“白马”已成镇寺之宝物,亦为庙名。远近善男信女皆来焚香拜谒,庙里香火兴旺,“白马庙”及“白马庙村”的名声不胫而走。天津人说话简捷利索嘎嘣脆,对于口语中的名词习用简称,如“派出所”说成“派所”、“合作社”说成“合社”、“唐家口”说成“唐口”之类,于是“白马庙”就顺理成章地被缩略为“白庙”了。

传说后来首任住持又云游走了,庙里来了个深受科场腐败之害的书生,叫文渊。他到处去化缘,又经附近渔人点拨,经的多了,见的广了,不仅不迂腐了,而且学得乖巧了,一心想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凑近乎,拉关系,变着法子让他们多到庙里来上几趟。因为他知道,名人的效应是很大的。于是他一有时间,便到北运河边上来转悠转悠,看有没有大鱼可钓。康熙四十六年(1707)暮春时节,恰逢康熙皇帝南巡回京,途经此地,还要在附近丁字沽的行宫内小住。他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设计挡住圣驾,说贫僧是对岸白届的住持。昨天夜里,贫僧正做佛事,忽然寺庙内外紫光冲天,如同白昼。贫僧赶忙走出殿堂,只见大雄宝殿的屋脊上卧有一条青龙,半个时辰之后,那龙腾空而起,随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贫僧以为,那条青龙就是万岁的真魂,先于龙体,来到敝庙察看,故而贫僧前来恭候万岁。大概所有的帝王,都希望别人将他看成是真龙天子,再加上文渊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康熙听了很高兴。为了增加人们对于这件事情的信任程度,康熙又附会着说道:怪不得朕昨夜梦见自己来到一坐寺院,只是不晓得那寺院叫什么名字。随后又想:得,高帽已经戴上了,看来这白庙不去还真不行了。于是便命起驾,立刻就到白庙参香拜佛去了。

 

文渊又想,如今名人是来了,而且是全国最有名气的大人物,可是,到了若干年之后,无证无凭,人们买不买帐还另说另讲呢。所以,最好是让他留下几个字,有皇上的墨宝在此,还怕你不信?于是趁着康熙这会儿高兴,便又跪下说道:本庙原名不雅,恭请万岁赐御名题御匾。康熙欣然允诺,左右忙将文房四宝呈上。康熙握笔在手,沉思片刻,一时竟想不出较好的名字来。正思索间,忽闻玄鸟啼鸣,掠空而过,猛一抬头,见空中飘着一缕白云,从而记起了李白《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诗句来了,于是挥毫写上孤云寺三个刚劲雄浑的大字,然后又在落款处写上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御书,并且破例盖上了双龙御印。正如文渊所料,自打康熙赐名题匾之后,那些殷商富贾,达官贵人,纷纷解囊,进而香客也随之多了起来,一夜之间,文渊身价倍增,着实风光了几年。

《天津县志》载:“孤云寺,原名白庙,在城北潞河(北运河)东岸,有圣祖(康熙)御书赐额。”此后白庙声价大增,前来瞻仰御赐匾额者川流不息。但平心而论,御赐“孤云”之寺名,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毕竟显得空灵而晦涩,远不及眼前那个白马石雕朴素实在,于是人们仍以“白庙”称之。

清末以来,白马庙日渐衰颓,20世纪30年代曾设为小学。解放天津时,孤云寺被战火所毁,康熙题写的匾文不知去向。直到1991年,匾文才被从地下挖了出来,康熙墨宝终又重见天日。

   据悉得到过康熙皇帝亲笔题名的天津寺院共有两处,一处是海光寺,早已荡然无存。而另一处则是孤云寺。据说,现在的孤云寺内还珍藏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

   看了如上资料,作为一个河北人,一直以来只知道“白庙”这个地方,从未想过这个地名的由来,更不知道这里还曾有过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向璺馨博友询问了该寺地址,亲自去寻访一下。

   孤云寺坐落在楼群中,不是很明显。院门很小,而且半开半掩。我走了进去。院落不大,仅一个大殿,而且还锁上了。大殿两旁还各有一室。都关着门,说心里话,当时有些遗憾。拿起相机,照照外观建筑吧。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这块匾很明显是“新品”,资料说原物现还在寺内,看来此行无缘了。

康熙遗墨“孤云寺”
                               香炉上仍写“白马寺”

    正当我照得差不多,决定离开时,忽然从大殿右侧屋内走出一位大姐,问我是要照相吗,并说要为我打开大殿,真是“柳暗花明”。我连声道谢。大姐叫出另一位大姐打开了大殿,我没走进去,因为我到寺庙从不拈香礼佛,只是站在殿外向里环视一周,并未发现康熙御赐匾额。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大殿的佛堂

   于是我又问起了这块匾额,大姐很痛快地答应让我看看,并把我领到了她们出来的那间屋子。一进门,我便看到了这块有300年历史的康熙御赐石匾,被供奉起来了。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康熙遗墨“孤云寺”
     石匾左侧落款“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九日”,正中上方的双龙御印被红绸花遮盖了。    

    大殿外悬挂的新匾只能拓印字体,而300年的风雨沧桑是无论如何也拓印不出来的。

     在康熙皇帝为天津寺院所有题字中,孤云寺”匾难寻共经历史沧桑的伙伴了。

   那位大姐还告诉我昔日的孤云寺紧邻北运河,如今的现址与北运河之间隔着一条宽宽的“天泰路”和一条小胡同,她指着院外周围的一片空地说,这些地方昔日都在孤云寺的范围之内,目前的这个小院落还是某大公司出资修缮的,以后有可能还会对孤云寺进行扩建。

     感谢大姐不但没因我进庙不烧香而嫌弃,反而热心介绍讲解,让我不虚此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