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滴芭蕉心欲碎”赏析(原创首发)

 戴小眼镜的老师 2016-04-05

 

     “点滴芭蕉心欲碎”这一传世佳句,出自纳兰容若《临江仙-心欲碎》一词的首句,后世文人雅士对其各有解读,且争议不休。既然学问无止境,那么谁若胆敢夸下海口,自诩为权威解读者,实则必将自讨无趣。我认为学术研讨,实则应当持求同存异态度为最好,何苦非得争吵个面红耳赤,有伤文雅体面不可呢?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对于此词,全篇的白话译文很多,我在此献丑这般解读:“窗外,雨打芭蕉点点滴滴的声音,使我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我的心仿佛都快要破碎了。临睡前,又翻检过去的往来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情不自禁地记起她初学书写时,还不熟练的含羞模样儿。今夜倦意已浓,但当我看着这些散乱的情书时,又禁不住泪眼模糊。在这雨夜寒冷的幽暗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原本以为情缘已尽,可又说不清,究竟是有情呢还是无情?”

 

    尽管此词通篇充满了怀人、悲伤、无奈、惆怅、凄清等灰黯情调,但却贵在首句的“点滴芭蕉心欲碎”妙笔破题,这才使得“还道有情无”这一收尾句,将此词显得通篇完美无缺。

 

    论及此,必须及的是,之所以容若词作能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显赫地位,我认为其取胜的关键,在于始终保持着一个“真”字,才会更加显示出,但凡诗词之创作,唯如此方可达到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的绝佳感人效果;反之,若仅为了要刻意去重形式的平仄音韵严格,因而便轻慢了表情达意的“真”;或者尽管其格式、字数、平仄、声调已做到了何等严谨程度,却又几无思想光芒闪烁,平淡到不能动人丝毫心魄,那么必将令人过目即忘沦为平庸。

 

    再说,史上用“芭蕉”的忧伤入题而成为名篇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比如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她把伤心、愁闷、悲苦等若干怨悱情怀,全都倾诉在芭蕉身上,其艺术造诣亦堪与容若比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