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予东语文】:你为作文准备了什么?

 许愿真 2016-04-05

【予东语文】:你为作文准备了什么?

 

你为作文准备了什么?

 

程予东

 

 为了提升写作的本领,一直以来我们不曾片刻忘却营营。

 

 那是一篇造语新巧的文章。单等语文老师站在高处的指引,果然老师捉到了那些表达具有非常感觉的句子,只是他依然沿用套路的话阐述句子非常的原因,我们听的最多的是拟人、比喻,听的最多的是生动形象。后来老师也不忘读写结合的任务,给我们几个看起来接近自然气息的词语,例如燕子、蜻蜓、垂柳什么的,然后巴望着教育的新奇。我们中的一些个瞅着这些词语,抓一下耳轮,又把空茫的眼睛投到窗外的自然,我们看到的多是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遮蔽了一角天空,一截乌黑的烟囱痴呆地杵在那里,腰身里源源不断地喷吐魔鬼般的乌云,车子爬虫样集体出动。哪里有细雨燕子斜飞的画面,哪有蜻蜓点水的池塘,哪有绕堤翠色欲滴的垂柳。只能抽象的想啊想,脑袋里实在抓不出别样的话语,依稀记得在别人的文字里读到过相关对象的描写(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表达能力,特意提出过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就又再复制诸如“垂柳像女子的长发,燕子像春天的音符…”的句子了。老师的眼睛因为失望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谁也没有胆量让老师现场吐出一串儿曼妙的句子。所幸的是考试往往见到这样的题目,句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每每拿到的分数倒也是过得去。后来在歌的迷宫里看到让人惊羡的表达,像那“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条件反射般问老师这是哪般修辞,我看到老师堆出发窘的表情,然后挥一下手,“这样的修辞手法在考试的范围之列吗?不在,把常用的搞明白就不错了,不要钻牛角尖啊!”还能怎样,只能跟着发窘选择却行。

 

 后来遇到了如下一段话:有三种学生,其一是能准确辨析修辞的方法,且能答出合于模式的表达效果,但是笔下的语言枯涩呆板;其二是常常把修辞手法反串,但是笔下不乏光鲜生动的语言;其三是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如数家珍,笔下常有让人赞服的语言。

 

 刚看到这段话,我就排了位置,最爱第三种,欢喜第二种,不堪第一种。实际上,让人悲催的是,第一种学生比比皆是,第二种算是鲜见,第三种简直凤毛麟角。

 

  我们学修辞的最终目的不是能致用吗?可是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尴尬啊,那到底是谁造了这么多尴尬呢?未知很多,一时无解。

 

 后来在语文的征程上,我们又学习了更高级也更为棘手的句子成分。老师明言示之,学习句子成分不只是为了应对修改病句的题目,还有文本内容的概括还有古文倒装句式辨析、翻译还有作文语言的表达。不是三两分的问题。不学句子成分的话,病句根本就是乱做一气,概括内容老是缺胳膊少腿,倒装句硬是颠倒不顺当,句子表达破烂不堪。结果花了足足三节课的时间,专门讲授“主、谓、宾、定、状、补”,功夫不负有心人,涉及病句的题目准确率到底是上来了。欣慰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一眼就能辨析清楚主干和枝叶。原来想着学了这些艰深的东西,文字的表达一定会呈现质的飞跃,孰料,该怎么的还是怎么的。

 

 记不清是哪位专家讲的话,说多读诗词自然就会写了。赶紧读吧,不仅读,还要功夫深到会背,一些时日下来,好家伙,会背一大串。为了那句“只有储备丰富,才能驾驭自如”,再给一堆背诵任务,嫌弃慢品太费时日,干脆忽略,看他们埋首切齿的样子,指望着能在诗词语言环境濡染下,增加点文绉绉的气息。写文章时,能信手拈来,活化在自己的表达里,给人尤其是阅卷老师留下学养深厚的印象,然后贵手一抬,分数就撂高了。结果呢?背的东西在那里缩成一团,就是在自己的语言里活不出样子来。为了用诗而写,读起来像饭里掺了沙子,横竖咯牙得很。回头觉得专家该被拍砖。

 

 就这样自己一路走来也陪着他人走,走得面目可憎。

 

 直到后来看到了一段话:“读诗是为了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这话真让人脊背发冷,脸皮发烫,回想我们的目的,那是怎样的简明直接,怎样的心急火燎,怎样的破美不倦。心有所动是为了分数而动,感到语言美就是考虑什么技巧,智慧从来处于游弋状态。步履如此匆匆,何来关联生活体验、旁通生活积累、触发生活联想?文字的表达歉然智慧的参与,怎么能够叫会读诗,会写文!

 

 闲暇时节,默读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很顺当,字音读得明白,词语意思解析了然。瞅着那些群蚁排衙的文字,愣怔一下子。私底下揣想,都认识的文字,都能解释的词语,为什么自己笔下的语言不能跳荡组合出立体饱满的形象,绽放丰饶的情感,品咂回甘的诗意?真理悬着还不能彻底落地。

 

 迷途中,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抵达眼底:当你被一种很好的表述方式打动时,其实是语言背后的那个灵魂让你感到有魅力,而不是它的主语、谓语有魅力。

 

 于此,算是有些了然。句子成分的逻辑组合多是反映客观的现实认知,却测量不出灵魂的深浅,智慧的高下。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层面做再多的留恋也无法完备自己的表述能力。再阅读别人的文章,感受语言美,关注的就不只是他用到了哪种修辞,而是感佩他的内心感受美的能力了。只有内心先自感到了足够的美,才能借助语言的符号自然而然流淌美。再把眼睛投放窗外的时候,感喟一片流云里抒写着生命的舒卷自如,惆怅一枚落叶的脉络里灌注了生的叹息,倾听一粒鸟啼声中弹奏季节的节律……

 

 想要作文造语新奇,主题开掘深刻,那么你就不得不去思考生命,不得不去观察生活,不得不去积累知识。当你的思考翱翔起来的时候,当你的累积厚重起来的时候,当你内心充盈美的时候,你会深切感受到曾经学到的那些技法将不再是层面的东西,它们存在的目的原来是促使你走向严谨、规范、准确、灵动的言语表达腹地。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afb4960102vxy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