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 因纪念孙中山,于一九四O年取名。习惯地段名称分北郭桥、丽阳门、泗洲楼、太平坊、梅山脚、仓前、大水门,均为闹市点。 大众街 解放前曾名中正街。解放后,以庆贺人民大众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之意,于一九五一年命名为大众街。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一年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于四牌楼街段开设“兴华广货号”商店作掩护,领导革命斗争。现旧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灯塔街 曾名燧昌路,灯塔路。解放后,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光明大道之意,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命名。 解放街 解放前曾名陈诚街。解放后,以欢庆人民翻身得解放,于一九五一年命名今名。 继光街 抗日时期,为振兴中华,并纪念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于一九四O年取名继光街。 卢镗街 为纪念明朝抗倭将领卢镗,于一九四O年取名。《丽水县志》卷六载:“明总兵卢镗墓,在白云山趾”。 大猷街 为纪念抗倭名将俞大猷,于一九四O年取名。 丽阳路 因位于丽阳门之北,丽阳山之南,在一九八一年九月改今名。 丽青路 系丽水——青田公路一段,一九八一年九月以此命名。 三岩寺路 以名胜地三岩寺取名。 括苍路 以此路环绕小栝苍山下,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命名为栝苍路。“括”与“栝”旧志书通用。 城西路 因环绕旧城基西边,故名。 城东路 以东环旧城墙得名。 桂山路 巷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有“圭山书院”,因路中段沿此院旧址,以“圭”与“桂”同音,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命名。 文昌路 巷 曾名团结路。明嘉靖年间,圭山上建有圭山台;圭山在囿山西。清康熙年间,就台建阁,以祀文昌,俗称文昌阁,已毁。一九八一年九月,以路沿旧址之下命名。 囿山路 以路原东段环囿山之麓,故名。 江滨路 沿大溪河岸,即瓯江中游段,路名以此。 大洋路 护城河俗称大洋河,以路经河旁,因名。 北郭桥弄 巷 在市区北郭桥东南侧,以桥得名。 城门弄 巷 与中山街相交处原立城门,称丽阳门,为城邑六门之一,巷名以此。 丽营弄 巷 《丽水县志》卷二载:“丽水营守备署,旧为都司署,在县西澄西铺”。巷穿原丽水营(俗称)地段,取其首尾二字得名。 高井弄 巷 巷因水井故名。《丽水县志》卷三载:“高井,在郡治北高井巷,石栏刻明嘉靖某年重修,道光五年纪”。高井,因井圈甚高而得名。 高岭弄 巷 以岭得名。 泗洲楼弄 巷,东段原建有跨弄泗洲楼,相传昔日一曾发洪水,有木雕神象飘流至此,邑人祈生消除洪患,建牌楼供奉泗洲大士,遂为地段与巷名。 新华弄 巷 因巷西出口处为新华书店,故名。 叶塘沿 巷 塘旧属叶氏产业,俗称叶塘;又巷经水塘边,故名。 泰山弄 巷 巷内原设有碧霞元君庙,后称泰山宫,故名。 酱园弄 巷 巷内原设王氏酱园酒坊,故名。 白蛇弄 巷 此地始为白、谢姓氏居住,以谐音,遂称今名。 梅山背弄 巷 位于梅山北坡,因名。 戏院弄 巷 以其北端有丽水剧院而命名。 梅山弄 巷 曾名花园弄,清朝建有何氏花园。以巷盘越梅山得名。 太保庙弄 巷 在囿山西,其颠原有忠靖王庙,俗称太保庙,建于清乾隆年间,祀唐平阳温琼。据《丽水县志》载,温能除疫疠。巷以庙宇取名。 绅弄 〔Shenlong〕巷 东连中山街,西接桂山路,中支沿梅山南坡而上。《丽水县志》卷三载:“《括苍汇纪》云,宋士大夫多居此(梅山)”。巷因以名。一九六七年改称大众街三弄,一九八一年九月恢复原名。水泥路面。门牌数1—67号。市商业局设巷东,地区防疫站设巷西。 刘祠堂背 巷 弄沿富山南坡,古以庙称三皇岭。至“明嘉靖中,因三皇庙废址,建元勋祠祀诚意伯刘基”(《丽水县志》卷三),巷名以此。石板路面。 江家弄 巷 清乾隆年间,江氏从福建古田县徙此,曾建江家祠堂。巷以姓氏取名。 仓基营房 巷 《丽水县志》卷四载:“处州府永丰仓,在府治南一里,富山南麓……,今废,基造营房。”巷以仓基营房坐落地址得名。 西园庙弄 巷 巷旁曾建过西园庙,因名。 黄家弄 巷 黄姓人始居,故名。 武举弄 巷 传说此地风水好,相继出五举人,以谐音遂名武举弄。 营市弄 巷 南段设畜牧交易市场,集市日甚盛,巷因以名。 西井弄 巷 巷内原有井,但比厦河门一口大井细(小),亦“细”与“西”近音,弄名以此。 戏台弄 系厦河门大井对面的短巷。因弄口原建过戏台,故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