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丽拿 沈榕《梁山伯与祝英台》

 lxg027 2016-04-05
专辑英文名: The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certo
专辑中文名: 珍藏梁祝
别名: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艺术家俞丽拿 沈榕
古典类型: 协奏曲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中唱50周年纪念版
发行时间: 2009年07月16日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IPB Image

【专辑介绍:】

很奇怪这样一首我们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经典之作,我距离上次听它却已经隔了足足16年之久。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购买了1985年俞丽拿版的磁带,幼小的我守在录音机前一口气把它听完,第一感觉就是很震撼,第一次察觉民族的美丽,和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的伟大。
当然今年拿到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两年前发行的50周年纪念版本后,突然发觉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已经是数次大变,但是对这首曲子的感受的欣赏过程却仍然是那么的令人难忘。首先选择了CD2中的第二首,也就是小时候听得那个版本,很快就找到了久违的感觉。
毫无疑问,俞丽拿老师已经成为了《梁祝》光环之下的圣母级别的人物,她的三版听下来,让人察觉到的,是岁月为她留下的宝贵阅历,在指尖和琴弦上缓缓流淌,回味无穷。而沈榕老师1961年的版本我真的是首次聆听,似乎是第一次最完整的版本,增加了一些小节,我比较业余,但是仔细听能够发觉的,同样很经典。唯一的问题是,岁月无情,CD1的版本都是典型的单声道有损黑胶,很多地方有磨损和衰减的迹象,这也就是为什么FLAC文件会那么小的原因,但是大家应该不会太介意吧。
CD2的版本相比就令人满意多了,1980年和1985年的两次录音时就是飞跃版的进步。而真正吸引我的是首度曝光的1959年何占豪、俞鲁滨、吕其岭和周宏恩这四位首创人员完成的四重奏版本,磨损痕迹最明显,而且第一次听有点别扭,但是听来的感觉着实醇厚。大家可以仔细聆听,好好品味一下。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 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 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 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化蝶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专辑曲目

DISC 1
01. 俞丽拿1959年版-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
02. 沈榕1961年版-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

DISC 2
01. 俞丽拿1980年版-上海芭蕾舞团乐队
02. 俞丽拿1985年版-上海交响乐团
03. 1959年弦乐四重奏版(全球首度发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