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刚阴柔  各呈情采

 江山携手 2016-04-05
       阳刚与阴柔,又称“壮美”与“柔美”,是文艺美学中的两大审美范畴,概括了诗词的两种不同艺术风格。
     “壮美”犹如进行曲,其特点是意境雄浑壮丽,感情奔放,音调激越,使人读后顿起崇敬、悲慨、豪壮、进取、苍凉之感。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充分体现了壮美的本质特征。
      “柔美”好比小夜曲,其特点是意境恬静幽雅,情思缠绵,音调谐婉,使人读后顿生宁静、温馨、飘逸、凄婉、蒙眬之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充分体现了柔美的本质特征。
      同一个作者,其不同作品往往显示出不同的风格,或刚,或柔,或以壮美取胜,或以优美见长。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境雄浑壮阔,而《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却描绘了一个鲜花烂漫、娇莺鸣啼的优美境界。
        作家气质性格和审美追求的多样性,客观事物的丰富多彩以及读者的不同需求,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如南唐李后主(李煜)的不少诗词,刚柔各尽其妙。像《相见欢》(其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呈现阳刚之美的特色;再如《相见欢》(其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一番幽怨缠绵的情调。
      刚美与柔美各尽其美,各呈情采,各领风骚,而又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无阳刚即无阴柔;反之亦然。有刚无柔或有柔无刚,都很难产生真正的艺术美。只有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能使诗词意蕴深厚,达到至美的境界。(乐燎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