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博物馆,钢筋水泥绣出的烟雨江南。

 言日言日言日日 2016-04-05

编辑丨麦城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世界著名建筑师


建筑大师深藏内心深处的故乡情怀,

常出现在梦里的画面,

打动了自己,感动了世界。

贝聿铭,一个响彻全球建筑界的华人名字,几乎每个出自他之手的作品,都成为一座城市引以为豪的标志。

他不著书立作,而是靠一座座建筑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法国卢浮宫金字塔,1989 法国

▲香港中银大厦,1982

▲香港中银大厦,1982▲美国国家美术馆,1974


中国韵,是刻在骨血里的


贝氏建筑的外观总以简洁硬朗的几何造型与线条来表现,充满现代感。但如果你真正行走其中细细品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属于东方的思想和理念。

出身苏沪名门的贝聿铭,曾在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渡过少年时光。在当时,狮子林还是贝氏的家族产业。儿时受到的熏陶,深藏在骨子里属于江南的风雅含蓄从未消减。 


苏 州 博 物 馆

贝老80岁大寿当天,生日晚会安排在狮子林。

是夜,贝聿铭徜徉在族叔公贝仁元修造的狮子林里,

听着昆曲《游园惊梦》,感慨世事沧桑巨变之余,

挥笔写下七个字:“云林画本旧无双”。

一年后,就有了苏州博物馆的蓝图。



2006年,被称为贝聿铭“收山之作”的苏博新馆落成。这座“不争不抢不突出”的建筑,更深刻地诠释了他对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探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苏而新,中而新

与贝老的其他作品不同,紧邻拙政园、狮子林等传统名园的苏博新馆,保留了江南建筑粉墙黛瓦的基调,力求与周边的传统园林建筑在视觉上的统一。

遵循传统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贝聿铭创新地选则灰色花岗岩取代易碎的传统青瓦,运用极简的几何造型与线条勾勒出传统园林的飞檐翘角。用更加简洁干练的笔法,描绘着朦胧的江南烟雨。

苏博新馆创造性地大量使用了钢结构,寻求传统意味的现代表达,同时将精细典雅、轻灵质感、通透明快的风格融入到建筑当中,摆脱了传统建筑给人厚笨的束缚。



光是最好的设计师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老的名言。阳光透过博物馆廊道顶棚的光栅倾泻而下,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进入到充满意趣的诗意空间。


为了达到空间的通透感和连贯性,贝老坚持位于博物馆西区正厅莲花池的悬吊钢梯不使用支撑柱,工程师通过精密计算和精确施工,将构想实现。



 一步一景,一窗一景

与其说是博物馆,苏博更像是精致的江南园林。贝老摒弃了繁复的形式,将传统园林的精髓:“借景”、“框景”等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对空间和布景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每扇窗内都是随着四季更迭的画卷。也许不经意间,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美丽的风景。

传统的造景手法被前卫的抽象造型所替换,同时却丝毫没有削弱山水庭院的空间意境。




 片石山水,假山的另一种诠释

贝聿铭认为,传统园林中的假山已经做到极致。要如何破陈出新?是水墨山水画给了他灵感: 以壁为纸,以石入画;打造出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将原本平面的意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贝聿铭在苏州建筑“柔和、雅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南园林传统文化和符号的挖掘、提炼、概括,使得人们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由内而外,属于中国人的美学情趣,也体现了这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受。




苏州最具文艺情怀的自媒体。我是主编遇见君(meetsz0512)。

扮得了逗比,装得了文艺,有事没事请召唤遇见君。

版权:本篇内容由【遇见苏州】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