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将成为怎样的父母?| 米亚日报

 孟溪ProbeT连山 2016-04-05
2016年4月5日
第六十七期
精细化育儿 vs 自由放养

社会以3-5年飞速更新的节奏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状态,都在努力“适应”变化的节奏。不难理解:如果还像20年前的父辈们那样养育子女,显然是不合理的。


1. 育儿的专项支出持续升高
2.教育资讯丰富,科学理念比经验更重要
3.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养育态度越来越流行
4.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正在变化

新一代的父母,该是什么样的?

育儿态度
精细化育儿 vs 自由放养


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正在努力成为“更称职更专业的母亲”。年轻的母亲从孕期开始获取并理解科学养育的信息。精细化育儿态度也被很多母亲所接受——


 从孕期开始为孩子海淘各种用品与食物;

 从胎教开始为孩子设计“培养方案”;

 从托班开始为孩子的”优质教育”拼尽全力,周末和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

当孩子进入小学,参与家长课程培训,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孩子的学习动力,坚持跟进孩子的作业、考试成绩。

一位就职500强的母亲说:
“从孩子进幼儿园开始,我就把流程管理搬到了育儿生活中,统筹规划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和玩耍,效果还行。”


但也有不少父母持有与此不同的育儿思考:

为孩子创造一个精英未来还是一个快乐自在的童年?他们选择了后者。

自由放养包括:

 为孩子寻找一个就近、普通的幼儿园,尽可能减少孩子的兴趣班学习,给与孩子自由玩耍的机会——和大自然的接触、对动植物的兴趣;

 不干涉孩子的原生兴趣,例如:自由涂鸦、鼓励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

 不强化孩子的识字、外语以及特定艺术能力的培育。

一位身体力行“自由放养”的母亲说:
“我不刻意教孩子吃饭,也不会随便喂饭,我让他独立进餐。他每顿饭吃多少,就是他自己说了算。他可不会饿着自己的。”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父母的育儿态度?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一起看看下面的问题,答案也许就在其中。

◎ 你怎样看待孩子?
当你视孩子为自己重要的延续,并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和未完成的期望时,开始为他规划未来,指导他的成长,这一切都会自然发生。

当你将孩子作为“特别的新生命”对待,对他的成长既充满好奇也饱含尊重时,也许你会试着更多去了解他的需求和愿望,此时,你觉得尊重他,给与他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鼓励他,顺应一切适合他的事物,都显得适宜且合理。

◎ 你怎样看待未来?
未来对每个人都充满吸引力,不论儿童还是成人。

作为成人,未来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生命更加丰富,个性和情怀更加成熟自然,即使过了30岁,仍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期许和努力吗?还是对于未来的期待更多来自家庭安乐与子女成就,个体的需求与家庭兴旺密不可分呢?

◎ 你怎样理解“父母”的角色定位?
-你是希望更像父辈那样做父母吗?
父母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教导他长大是理所当然的。父母人情练达,希望将人情世故的心得体会传递给孩子,为了避免孩子进入社会“踩坑”做足准备。

-你是想做陪伴孩子长大的父母吗?
孩子是新的生命,和来自过去的父母不同,他将离开父母走向未来。父母很难以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注定生活在未来的孩子,因此,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共同分享感受和体验比教导他、为他规划道路更加重要。

◎ 你的自我成就感是什么?
“子女第一”成就感:养育了优秀、健康、超越大多数其他孩子的子女,是成就感的至高体验。

“自我满足”成就感:对“超越过去和现在”的自我充满兴趣,希望无论是事业、个人兴趣爱好、自我学习与能力发展都不断进步,对自我挑战并不害怕。



社会对父母并没有好与坏的褒贬评价。父母对自己也不需要以“好”和“不够好”来看待。更为关键的是:成为一个鼓励孩子发展,充满感恩之心,并将正向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孩子的成人,因为与孩子分享了生命而愉悦。



关于“精细化育儿”还是“自由放养”,

你怎么看?

欢迎在文末留言,与我们交流你的看法。




本文由汉字王国团队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