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骨手法的理论基础与特色_李氏正骨

 三耳图书室 2016-04-05
正骨系诊治损伤专科,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称骨伤科或伤科。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也包括同类原因所致的体内脏器的损伤。
  正骨手法是指治疗骨折、脱臼(位)、扭挫伤时使用的各种手法,如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
  正骨手法涵盖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复位、治疗、康复等过程,在骨伤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唐、元、明代医学著作中,都有正骨手法的系统记载,尤以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阐述最最为经典:“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病人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已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由此不难看出,正骨手法的理论基础源自中医的“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尤其是后者的“十二经筋”理论。同时也是以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学为理论根据的。
对于所有的骨折(含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和关节脱位,西医大多采用X线摄片和开放性手术的诊断治疗法。西医外科手术是治疗某些危重疾病、疑难疾病的有效方法,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属于开放性手术,故存在组织损伤、失血、麻醉、病人痛苦大、伤口愈合慢、功能恢复不理想、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等缺点。正骨手法则能以闭合性手术解决开放性手术诊治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和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