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大附中赵勇校长谈课堂教学

 戴小眼镜的老师 2016-04-05

各学科教学的共性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发生积极、有效、真实的学习。这之中任何信息技术都是手段。

课内与课外教师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通过什么方式发挥作用?

教学设计:(1)促使学生真实学习;(2)以学生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设计教学过程;(3)解决学生的疑问、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学生产生智慧。

先学后教以便更好地以学定教。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

学生自学的环节。自学,不是简单的预习,而是要尽可能学会本节内容,并了解本模块的作用,建构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教师通过预习导案和微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自学提供资料或帮助,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帮助学生利用有效时间学习。

   1.明确目标,以任务驱动刺激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2.路径:可以提供学习路线图。如读一首诗的学习路线图:(1)阅读--诵读,

--配乐读赏字赏词赏句赏段悟人。(2)网学:配乐配画相近的诗。

以上环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

课前到课中---

师生全面交流的环节。可以对导学案全批全改,可以借助信息教育手段学生学习后将问题疑难提交或对学习自学的前置检测评价,可以建立班级学科QQ群或微信等方式,教师应做到课前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情。

课中---

师生聚集在一起,面对面进行思维碰撞的时间。在课前学生独学的基础上,

先对学,然后组学,最后班展。

在班展环节,学生是个小老师,表述自己小组的观点,遗漏失误不足小组

成员自然修改、补充,结束后,自然询问“你赞同我的观点吗?你还有什么意见、建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更多的智慧迸发。在此过程,自信得以彰显,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同时学伴得到尊重。在此过程中,及时出现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抢答,鼓励学生找出问题所在,找到发生问题的症结,最大限度地预防“讲过了还不会的”重复劳动。

老师的作用是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归类,使知识、学科方法条例系统化。

思维碰撞之后,学生沉下心来消化吸收让所学转化为所得,应用环节必不可少,在此,可分层设置,学生各取所需;可设置发展卷,为学生提供弥补的空间。既能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会取舍、学会选择。

课后---

按学生需求,提供必要的、有效的补救资源。原则上以自学为重。

 

 

【作者:赵 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