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如何认证或标识身份的?

 pgl147258 2016-04-05

要是名片的话,应该是“刺”或者是“谒”。秦汉为“谒”,东汉称“刺”、唐称“名帖”、宋朝开始“门状”、“名状”、“名刺”、““手刺”都开始用了,直至明清。日文中现在还沿用着“名刺”一词。古时两人互相拜访时要先行“投刺”之礼,也就是交换名片。西方的名片直到法国路易十四才出现,叫参访卡。随后从宫廷传播至欧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商务用卡。


日本名刺小广告插播……

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刘邦过陈留,郦食其来投奔时记载的就是“踵军门上谒”,也就是说当时的名片就是“谒”。但是从拜谒这个词来看,我们知道上谒是有等级划分的,小竹片子也不是随便给人的,最早也是身兼介绍信的用途。客人要先交给主人的手下,再转给主人,主人有权决定见或者不见。因为这样,客人也要在上谒的时候塞上礼钱,以求面谈。

到了东汉,就没有之前这样的事儿了,名片互相交换已经比较常见了。因为有了纸张嘛。据清朝赵翼《陔余丛考.名帖》上载︰“既云削木为刺,则应是未有笔墨以前,乃六经及先秦、西汉之书,并无刺字,汉初犹谓之谒”。这说的挺明白的。《后汉书》卷六十八注引《泰别传》,像名士郭泰,“泰名显,士争归之,载刺常盈车”。这比喻要是真的,那郭泰等于一车一车的收名片啊,太火了!!

之后的发展就比较一般了,说说名片周边的。

明清时代还有一种“拜帖匣”,主人在里面装上名片和礼物,叫仆人去交。拜帖匣的制作依据主人的资产和地位,也会比较考究。材料有红木、紫檀、黄花梨,还会上大漆并装缀金属扣。

名片收多了,自然也有收集容器。

这是象牙雕琢的名片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