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一些东西正在消逝, 当你发现的时候, 它们早已被历史的尘埃覆盖…… 宁静 广州失去了宁静 在小编的记忆里, 广州的宁静从早晨开始。 天灰蒙蒙亮, 童年的我还窝在被子里, 楼下的已经有人骑着自行车, 叮铃叮铃的车铃渐行渐远…… (还记得当年爸妈带着你一起去海珠桥踩单车的日子吗?) 紧接着, 邻居们开始活动。 互相问个早然后拿着搪瓷饭盒到街头买个早饭, 有人挑着担子沿路叫卖, 家庭主妇们围着小贩一起讲价。 小孩子在石板路上玩玻璃球、躲猫猫 日落黄昏,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各自归家, 门前的老榕树和树下摇扇的大爷, 和从远处传来的猫咪叫, 一切都是那么吵闹却又显得岁月静好。 可是现在轰隆的汽车代替了自行车的清脆铃声; 老邻居从老新村里搬走了, 新邻居为了楼下的车位都能大打出手; 小孩子不出来玩了 每天在家玩平板看电视。 到处都是建房子的打桩声, 道路被挖开一个一个坑, 轰轰隆隆。 广州,失去了宁静 味道 从古至今 广州人都对美食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那种追求是印刻在每一个广州人的骨髓里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属于广州的美食逐渐在我们眼中消失。 传统的竹升面已经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制作工序太复杂,现在的竹升面都采用机器制作,那种传统味道也在一步步的流失…… 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传说中的疍家糕 小编从来没吃过 吃过的能告诉我是什么口感吗? 以前早餐都是爸爸妈妈买好咸煎饼, 回家煲好一锅粥 然后把在睡懒觉的我叫起来 全家一起品尝早餐 而现在,在高速的生活节奏当中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坐下来品尝一份早餐。 可现在,广州人你们对美食的追求都去哪了? 广州失去了味道 神秘 旧时的广州, 小巷子里九曲十八弯。 小孩子玩躲猫猫总能找好久, 问路的时候总得说上半天最后还是迷路。 从墙头冒出的一支绿芽, 盛开在石缝里的小黄花, 突然从小巷子里蹿出的大白猫, 还有妈妈下班回来的叮铃叮铃声...... 黄昏放学结伴回家, 或嬉笑或玩闹 沿着青石板路左拐右转, 一家一家走过去, 等闻到最熟悉的饭香, 便是到了家。 那时候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而又有青涩的神秘, 现在的广州, 大楼盖起来了, 小巷推平了; 街道宽了, 昔日的一大片老房子却变成了停车场…… 广州失去了神秘 传承 那时候的广州手工业特别发达, 就连街头的一个捏面人小贩, 都是一个资深艺术家。 我想大家小时候 一定在榕树头剪过头发!! 铜器 是老一代西关人很喜欢的一种生活用品 因为铜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 当然,更多是因为对于打铜这一传统工艺的喜爱 一根针,一颗榄 竟然也能弄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 现在的年轻人再也不会去榕树头剪头发了 西关人也不再用铜器了 精美的榄雕因做工复杂,也没年轻人愿意去学了 广州失去了传承 老字号 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容器来盛载几代广州人的回忆, 我觉得这个容器一定是广州的老字号。 广州有句老话——“西有莲香,东有云香” 云香酒楼创始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以经营传统粤菜、龙凤礼饼、中秋月饼而著名。 荣华楼,创业于1876年 荣华楼都曾经是广州著名的粤剧茶楼, 但到了2013年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欠债累累, 最终遗憾结业。 2010年金声电影院将在恩宁路危破房改造当中被拆掉。
如今这些老字号大都景况萧条, 艳芳照相馆已经从北京路搬到了朝天路; 还在北京路的老字号, 大部分只剩下一个带着年代感的招牌,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当然,陈李济还是没有消失的。 素材来源:羊城攻略 |
|
来自: 信步闲庭99 > 《时代脚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