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应新常态 创效作贡献】呼铁局发展现代物流,打开“脑洞”最关键!

 书中淘乐 2016-04-05


总公司党组向全路吹响了“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号角,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努力将铁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按照这一目标要求,路局迅速动作,做出安排部署。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有无必要?能否走通?猜测和疑虑随之而生。有猜测、有疑虑,很正常,但也很要命——思想认识的“总开关”打不开,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思想上不能破冰,行动上的突围就会很艰难。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7.1%,其中公路、水路运量增幅都在6%以上,而铁路运量下降3.9%,这与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处的骨干地位是不相称的。从企业的角度看,经济新常态下,煤炭、钢铁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疲软,铁路货运过去那种“脚夫”的角色,已是劣势凸显。而且,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下养成的“以批为主”、干工作“卡位”、处处“拿人一把”“控制”的传统思维,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卡来卡去,最终绊住了自己的脚。特别是对于像我局这样煤炭运量占70%以上、靠煤“吃饭”的铁路局而言,不改革、不转型,发展路子只会越来越窄——开年以来的货运量大幅下滑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总公司新的工资挂钩考核办法下,铁路局也没有“粮票”和“款源”来保证干部职工的收入,“受伤”的还是干部职工。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能否走通?我们得天时、占地利、有人和,这条路一定能走得通。“得天时”表现在,我国的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加快物资流动,降低物流成本,是新常态下国家提升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不再是非要拼出个“你死我活”,而是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合理分工。铁路低成本、长运距、全天候、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将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占地利”表现在,铁路路网结构日趋完善,主要干线能力不再像前些年那么紧张,12万公里的铁路线路,串联起了我国的主要城市群和物资“基地”,并且,村村通的公路网正在形成,让铁路发展全程物流成为可能。“有人和”自不必言,200多万铁路职工在历次改革中都不服输、不低头,创造了骄人业绩,是一支敢打能胜的“铁军”。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不仅沈阳局出了成绩和经验,我局的物流转型工作也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呼和货运中心作为试点,与中铁快运合作共同做大铁路物流,短短4天营销新增货源200多车;京东、国美、顺丰等企业,对我局的沙良货场综合物流一体化模式十分青睐,合作意愿非常强烈;主动想事干事、敢于担当的干部越来越多,关心企业经营状况的职工也越来越多。这些,正是我们成事的底气所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下一步接取送达体系、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全面见效,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改革的果实必会更加丰硕。

“总开关”既要敢于打开,还得善于打开。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是一场为期三年的攻坚战,我们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都要进行一次颠覆式的“革命”。我们呼唤解放思想的勇气,我们需要激发大胆探索的豪情,但并不意味着脱离实际、盲目蛮干。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而不能踩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沈阳局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更需要结合我们呼和局自己的实际,大胆试、大胆闯,坚决破、坚决立,真正闯出一条具有呼和局特色的现代物流新路子。(吴立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