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一个让奥马巴后悔的女人

 BBSBIAN 2016-04-05
“罗伯逊诉花旗银行案”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初出茅庐参与的司法大案,曾经轰动一时。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案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次贷危机,后续影响让他上台后仍头疼不已。

赛尔玛·罗伯逊是一名黑人女职员,家住美国芝加哥市郊区的库克郡。1992年,罗伯逊两次来到花旗银行芝加哥分行,申请4.3万美元的“按揭重新贷款”,结果均遭拒绝。她一气之下,聘请民权律师,一张状纸把花旗银行告到了联邦地区法院。
    
银行按揭贷款属于金融信贷领域的问题,为何却与民权律师扯上关系?原来罗伯逊认为,自己年收入4.7万美元,而且还有房产作为贷款的抵押,居然两次被花旗银行拒之门外,唯一能解释的被拒理由是自己因为种族原因蒙受“不白之冤”。她以违反联邦平权法案和美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等罪名,愤然起诉花旗银行,要求50万美元的巨额民事赔偿。而在代理罗伯逊起诉花旗银行案的民权律师之中,有一位恰巧正是未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在芝加哥黑人社区一家以受理民权诉讼为主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成为“穷人的代理人”。


罗伯逊的律师团拿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990年度全美按揭贷款的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不同族裔的美国人申请银行贷款时,遭到拒绝的比例确实存在巨大差别。其中黑人申请人的遭拒率高达34%,白人为15%,亚裔为13%;更有甚者,在申请人收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黑人的遭拒率仍然明显高于白人。

不过辩方律师强调,罗伯逊女士确实有收入和房产,但若将她的总资产额与总负债额相比,则净资产亏空巨大。这名女士花钱如流水,入不敷出,常年靠举债度日,而且信用记录非常糟糕,以前曾有欠债未还的前科。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次贷”案例。如果银行贸然放贷,显然风险过高,极有可能血本无归,最终拖垮银行。
    
其实只要认真调查就能发现,民权律师拿出的美联储统计数据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该数据虽然列出了贷款申请人的族裔、收入水平和遭拒率,却没有列出个人净资产、首付款额、信用纪录、工作资历等其他至关重要的数据。因为美国不同族裔的申请人在收入水平和净资产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如果考虑到申请人的信用纪录和首付款额同样存在差距,那么收入相同、不同族裔申请人的遭拒率出现差距,实属正常。事实上,白人申请人的遭拒率高于亚裔美国人,其背后的原因是亚裔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收入和储蓄率高于白人,但不可能由此推导出白人遭受种族歧视的说法。


尽管花旗银行否认拒绝贷款与种族歧视有关,但罗伯逊的律师团抓住肤色、种族等问题不放,鼓动和代理数百名黑人客户群起起诉花旗银行,案子越闹越大。而联邦法官鲁本·卡斯特罗偏向原告,允许此案以“集团诉讼”的形式正式进入司法程序。整个案情的演变和前景对花旗银行非常不利。
    
在此背景下,花旗银行被迫低头服软,于1998年与控方律师达成庭外和解。根据法庭公布的和解文件,控方律师名利双收,赢得95万美元的律师费。奥巴马初战告捷,在此案中工作138小时(合计17天),时薪165美元,共获利22770美元。奥巴马17天挣的钱,就相当于罗伯逊半年的薪酬。而此案中数百名黑人原告所得到的赔偿,总共才54万美元。其中罗伯逊女士等三人因系诉讼案的发起人,每人赢得6万美元的赔偿。其余数百名原告平均每人拿到500至3000美元。


罗伯逊诉花旗银行案的结局看似有利于“弱势群体”,实际上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美国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在“政治正确”的高压之下,美国银行被迫“照顾”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阶层,“国营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推波助澜,无视贷款人的资产和信用,滥放按揭贷款,最终引发2008年次贷风暴和全球金融海啸,恶劣影响延续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