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叹!蕲北有个穿越时空的古村落

 369蓝田书院 2016-04-05


在蕲春,有众多的美丽乡村,它们如同珍珠般散落在各地。除了大家熟知的胡志高、李山、九棵松、大屋、农科所等村庄外,还有一些大家比较陌生的古村,它们深藏深山,正在慢慢老去和破败,却尚未人识

今日,小编整整一上午都流连、徜徉在一个古村落里,这是一场真正的旧时光与心灵之旅。在向桥乡狮子堰村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洞沟垸,这里青山环抱,绿水萦回,环境十分优美……
狮子堰洞沟垸
我不想把它归类为乡愁,但回味之中,又有浓浓的依乡之恋。

逛民居,
脚下踏着泥土芬芳

△这是一个典型古老自然村落,四周大山环绕,东西两侧小溪环绕,常年溪水潺潺,进出垸落仅一条路,这里民居建筑保存良好,这就是向桥乡狮子堰村洞沟垸。


△洞沟垸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光绪年间最为兴盛,由于这里有山有水、资源丰富,移居到这儿的村民逐年增多,自然民居和庙宇等也越建越多。


△总面积1.08 平方公里的小湾子,居住着八、九两个村民小组42 户102 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主要产业有油茶、楠竹、药材等。


△这里的民居没有钢筋水泥,有的都是泥土堆砌与木质结构、青瓦、红土.......还有四面环绕的植被。


△在村头,我们遇到一位刚从地里回来的老人。


△古老的树木枝头,梨花散发着阵阵芳香。


△这里的村民家中,个个都有放在门前的篮子,有的用来拾菜,有的用来装垃圾。


△垸落由北向南逐渐升高,落差不大,民居基本都建在一个缓坡上,垸落中间有一条小巷将垸落一分为二。洞沟民居主要是连三平屋式样,民居规模不大,款式小巧,规格基本一致,式样基本相同,建筑材料采用石头、青砖、土墙等,清一色青瓦屋顶。

△这里的一切,让我在泥土芳香中感受到村民朴实、热情,让我感受到当下在城里或许多农村都感受不到的纯厚与热情。


看历史,
古树生长已千年

△在洞沟垸举目四望,青山如画,绿水静流,一派山野风光。这里,有三棵古樟树,历经千年。每到夏天,村里人就喜欢集在树下乘凉,过着乡里乡亲相濡以沫的生活。


△洞沟垸的四棵古树,除了樟树之外,还有这一棵距今已三百多年的古桂花树。


△除了古树,洞沟垸还有许多古老的历史景观,古庙就是一个代表。洞沟垸内,有三处简易石庙,都是采用山中十块垒砌而成。


古城墙。清代后期,因战争不断,土匪横行,王氏家族主持修筑还村石头城墙,墙高1.8米,全长460余米,用于抵御外来侵略。目前,大部分城墙依然保存完好。


△据村里老人介绍,垸中间的石屋,建于民国时期,整个石屋全部由山中石块垒砌而成,分上下两层,下层是用来搁置农具、拴牲口的,上层是用来晾晒粮食作物。


石火塘,这是村民冬季取暖使用的。


△垸内的小溪是村民的生活水源,每天都有村民在这儿洗衣服,洗菜。小溪上面的古桥,用来连接两边居民的交通。


古井,也是在小溪旁边,现在还有居民当饮用水使用。

老技艺,
剪不断的乡愁时光
绣花鞋垫可能很多人在小时候用过,不过鞋垫也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可以!绣花鞋垫是地道的民间刺绣,始于东汉光武年间,历史悠久,是洞沟垸源远流长的民间女工技艺,集日用与审美于一体。

△过去,在洞沟垸,无论是富家小姐还是穷人家女子,从小都会做女红(针线)活,出嫁时的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等,大都是自己亲手缝制。这次,走进洞沟垸,我们还发现了栩栩如生的绣肚兜和绣娃布袋。


△当我们因为食品安全而担心、谨慎时,一些传统、地道的工艺,因具备历史底蕴和文化情怀而备受推崇。

木榨榨油,这可是个古老的手艺。现在全用机器榨油,木榨油房可算作文物了,它是洞沟垸人们智慧的一种象征。

据村民说,木榨榨油工序繁杂,出油率比机榨低,榨油的工艺流程分为: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接油等十多道工序,除了磨粉是机械作业外,其他全部得靠手工完成。


咱们祖先的一次择居,才让后代数百年在此繁衍,是历史的沉淀,造就了一个具有沧桑神秘魅力的传统村落。走进洞沟垸,也就走进了古老的时空隧道,这里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综合来源:向桥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