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晴 最高气温19℃ 空气质量:优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全年健康,春季养生很重要。 春季养肝排第一 中医认为,“肝属木,应于春季”。春季万物生长,树木枝条伸展,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此时,肝承担的工作最多,自然需要重点呵护。 养生重点 按时就寝、睡眠充足是养肝的最好办法。 部分地区天气较干,要注意多喝水,帮助滋阴润燥、舒肝养血。 烟酒会让肝超负荷工作,要尽量远离,同时也要少吃油腻、辛辣食物,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 夜卧早起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白天变长,晚上变短。此时,人体也要顺应自然,相应延长活动时间,保持生机盎然的状态。 养生重点 是指相对秋冬的作息时间可稍晚一点,但也要尽量在晚11点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证6 - 7个小时的睡眠。 春天睡觉时间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人反而容易出现“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经过一晚优质睡眠过后,跟着太阳一同起床,有助于阳气的提升。 少食酸辣,稍微偏甜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由于春季肝气本来就旺,如果一味贪食酸味,肝气升发过于亢盛,可能导致脾胃虚弱。 养生重点 谷物里的大米、小米、燕麦、糯米等;蔬果里的山药、南瓜、红薯、胡萝卜、莴笋、白菜等,都是“天然甜”的甘味食物。 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平时经常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甚至形体消瘦的人,不妨熬点山药红枣粥、枸杞糯米粥、胡萝卜菠菜粥等。 防风透气,吐故纳新 多风的春天,容易侵犯呼吸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诱发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发作,并传播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源,以及致病微生物。因此,做好防风透气措施必不可少。 养生重点 外出活动时要避风口,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可戴上口罩。 防风并不是指紧闭门窗不透气,而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可选择上午9-11点或下午2-4点,气温和空气质量较好的时候,开窗1-2小时。 此外,平常也可以到空气清新的郊外、公园里,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帮助身体吐故纳新。 对付春困四要点 “春困”与天气、饮食、睡眠等多种因素有关,吃过多热性食品,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将加剧“春困”,需要及时调整。 养生重点 白天的生活中,辅以适当的有氧运动,晚上睡觉前不在床上看书、上网,否则会让大脑越来越兴奋。
中午打盹时间太长会影响晚上睡眠质量,白天也会更累,睡15分钟即可。 一定要区分累和困的感觉,只有困了才能马上入睡。 食疗是缓解春困的一大方法,鸡蛋、花生、果脯、牛油果、香蕉、糙米、乳制品、深海鱼等食物,可有效振奋精神,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注意防过敏 春季气温上升,空气中的花粉、尘螨、霉菌含量增高,易引发皮肤过敏。此外,春季不断丰富起来的餐桌也易给过敏患者带来潜在威胁。 养生重点 建议用60℃左右的水洗烫餐具;定期清洗地毯和窗帘。 春暖赏花正当时,但花粉易引发鼻咽过敏。出门戴口罩、围巾,增强身体抵抗力,能预防鼻咽过敏。 对于易过敏的人来说,尽量少吃马齿苋、蒲公英等光敏感野菜。对于芒果、菠萝等易引发过敏的水果,食用时要尽量把其切成小块,避免让果汁沾到嘴唇周围。 踏春登高吼一吼 千里莺啼绿映红,在这个春暖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户外运动是休闲时刻的不二选择。 养生重点 春季郊游,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可清心肝之火,散内结郁热。春季放风筝时极目远眺,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放松颈部肌肉,有利于保护和增强视力,预防颈椎病。 “肝在声呼”,在山顶、山坳或空旷地大声呼喊,有助于呼出浊气,促进气机交流。注意要仰面朝天,双臂高举,全身放松,使足力气放声,声音由低至高,尽量延长尾声,以利吐净秽气。 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调达。利用春季大自然的“发陈”之际,解开情绪郁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养生重点 可与孩子、亲人一起,喂养小动物、帮助他人等,感受生命的纯真和美好;面对烦心事,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钻出牛角尖;见到左邻右舍主动打个招呼。 音乐能对情绪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春季听些积极向上的、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散寒解郁。
本文由长寿俱乐部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