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祭”先人扬“善风”·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6-04-06
 
天台县三州乡沙思坑村设有一处“义祭坛”,近70年来,村民年年清明节自发组织开坛义祭,对先辈尽“思时之敬”,让英雄身后不寂寞——
“义祭”先人扬“善风”


  慎终追远 文明祭奠

  本报讯(通讯员范锦平 记者徐平)4月3日上午,天台县三州乡沙思坑村村支书俞永兵带着20多位干部群众,一起来到村口的“义祭坛”碑前,摆上鲜花和水果,祭奠从该村走出去的俞德松烈士。

  俞德松是中国第一批抗美援朝战士,牺牲时年仅23岁,尸骨留在朝鲜战场。烈士没有后代,但他的故乡牢记着他。在每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村两委干部都会组织干部群众纪念烈士的英魂。

  沙思坑村是三州山区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几乎被人遗忘。平时除10多位老人留守外,其他村民全部在外打工、经商。但每年清明时节,在外的游子都会回乡来扫墓祭祖。

  立于村口大枫树下的“义祭坛”碑,看上去并不起眼,碑身写满了岁月沧桑痕迹。村干部俞永溪说,碑立于1947年,这背后还有点渊源。

  山区条件落后,小山村沙思坑村更是如此。解放前,该村有些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娶不到媳妇,也有些家庭娶到媳妇而没有生儿育女。为让没有后代的村民在逝去后依然能被世人所缅怀,当时村里有个老先生以行善者的名义立了此碑,让全村的人设坛“义祭”,祈求亡者安息。

  俞永溪介绍,村里的先人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可他们仍记挂着无后亡者的“衣食冷暖”,这只能用“善”来解释,它包含着尊重、仁爱、纯朴!

  据了解,祭拜“义祭坛”时有个要求,就是必须在清明节前一天进行,并需在坛周围撒上一些米饭和豆腐,据说这些祭品连猫狗等牲畜都不会来偷吃。

  除了在“义祭坛”纪念外,村里的干部群众还自发为村民们公认的英雄和德高望重的先人扫墓。该村有一位村民叫俞先田,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是村民们敬重的英雄。俞先田去世后,村里的干部群众自发组织前去祭奠。

  当天,俞先田的后人返乡来祭祖。他们平时虽然在外生意较忙,难得有闲,但清明节期间,他们是必定会回到故乡来扫墓的。大家陪着他们一起扫墓,讲述村庄的发展变化,用哀思和敬仰之情告慰英雄的忠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