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天使爱不爱美丽 2016-04-06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发表于: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3-5


过去几十年的剖宫产率不断升高,成为产科学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妇不得不面对剖宫产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的与胎盘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为此,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母胎医学协会和美国妇产科协会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如何避免首次剖宫产术进行了专题探讨。而在我国,2010年WHO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剖宫产率多少才算合理?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合理的剖宫产术可以显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输血条件的改善、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手术技巧的大大提高,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安全性,让剖宫产成为最常见,也很“安全”的手术。但研究证实,当剖宫产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医患双方反而要面对手术带来的很多并发症,尤其是再次妊娠后重复剖宫产次数与胎盘植入风险呈正相关,第1-5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前置胎盘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分别为3%、11%、40%、61%和67%。大家的一致共识是中国的剖宫产率太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剖宫产率。但是,究竟降低到多少才算合适?大家并没有一致的看法。WHO建议的15%剖宫产率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尤其是在中国。在中国,剖宫产率多高才是最合理的?在短期内降低到15%似乎并不现实,但是,通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到30%以下是能达到的。


2.如何界定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的指征可以分为三类:绝对指征、相对指征以及“孕妇要求”(无指征),在开展降低剖宫产项目之前,必须明确界定剖宫产指征。


虽然每个国家、地区、医院甚至每个人对剖宫产指征持有不同观点,但分析国内外剖宫产指征,包括总结我院近3年剖宫产数据,发现除外“孕妇要求”这一中国特色的原因,虽然排序略有差异,但其他前几位的剖宫产指征大致相似,分别为瘢痕子宫、胎儿窘迫、难产和胎位异常。2014年一篇国内的大样本多中心的剖宫产指征研究提示,排第一位的指征是“孕妇要求”(无指征),其他的指征一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臀位及横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诊断带有主观性,没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尤其是“产程阻滞”、“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的标准,争议很大。故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循证证据,对这些有争议的剖宫产指征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估;其次是针对这些主要剖宫产指征制定规范,争取做到“制度先行,规范先行,培训先行”,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3.针对主要剖宫产指征一一制定相应对策


3.1 “孕妇要求” 根据WHO在中国进行的剖宫产率调查数据,这一剖宫产指征的比例超过10%,占了所有剖宫产的大约1/4,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国孕妇骨盆特性、多为初产、择吉时分娩、怕痛、担心中转剖宫产、担心影响以后的性生活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需要特殊的技术,需要的是科普教育,充分告知阴道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的种种弊端和潜在危害,改变孕妇和整个社会的观点,创造一个促进阴道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针对孕妇担心的问题,分别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孕妇怕痛的心理,可以在产房24小时派驻麻醉师,大力推进分娩镇痛;针对害怕会阴侧切的心理,提高接生技术,降低会阴侧切率;针对担心中转剖宫产的心理,大力推广导乐分娩,鼓励和支持阴道分娩。我们医院近期的相关数据是剖宫产率36%,分娩镇痛率67%,会阴侧切率16%。剖宫产率随着分娩镇痛比例的上升和会阴侧切率的下降而下降。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孕妇要求”的剖宫产,我们采取“二次决定”法,在她们提出要求时不会简单地答应,而是进行充分宣教的同时,鼓励顺产,建议充分考虑后下次就诊时决定,并严格掌握低危妊娠39周之后剖宫产的原则。另外,政策改变的力量远远超过科普教育的效果,最近二胎政策的部分开放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显著的效果,母亲主动要求剖宫产的现象明显减少。


3.2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因瘢痕子宫而重复剖宫产在很多医院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手术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如何避免首次剖宫产以降低重复剖宫产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当然,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大家已经不再持有“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的 传统观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成为这两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保障母儿安全,需要加强VBAC的管理规范,包括制定相应临床指南,选择合适的病例,孕期进行系统评估,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处理子宫破裂等。由于VBAC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因此,要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子宫破裂的识别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医患双方也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我们医院自2012年规范化实施VBAC以来,已经试行 400余例,成功率在90%以上,及时发现并成功抢救了1例产程中的子宫破裂,母婴安全。


3.3 胎儿窘迫 判断是否存在胎儿窘迫的主要方法包括胎动计数、胎心电子监护(CTG)和B超生物物理评分,其中CTG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近十多年来,美国85%以上的分娩用上了连续产时胎心监测,国内多数医院将连续胎心监护作为产时胎儿监测常规。CTG在预测不良围生儿结局方面假阳性率非常高,阳性预测值很低,解读者间差异也很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亦非常相关。有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医疗纠纷,造成剖宫产率增加。尽管这项技术预期能改善围产儿临床结局,但自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推广以来,脑瘫的发生率并没有因此减少。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正确率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2008年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修订解读胎儿心率模式指南,启用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I类胎心率模式:能比较明确地预测胎儿正常酸碱状态,属于“正常”,不需任何形式的临床干预。III类胎心率模式:预示着异常胎儿酸碱状态,属于“不正常”,若宫内复苏措施不能很快改善应尽快结束分娩。II类胎心率模式建议进一步评估胎儿状态,如头皮血PH值测定、胎儿脉搏血氧仪和胎儿心电图等,若通过宫内复苏改善子宫胎盘灌注,也可能使其转变为I类胎心率模式。但是鉴于CTG解读的主观性,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尤其重要


3.4 难产 临床常用的手术指征“潜伏期延长”、“产程阻滞”、“头盆不称”等均归属于“难产”范畴。但是,审视沿用了几十年的Friedman产程图,产科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根据Zhang等对美国62415例单胎、头位、自然临产并阴道分娩的母儿结局,重新定义了新产程。关键点在于新产程的时限明显延长,潜伏期延长(初产妇大于20小时,经产妇大于14小时)不再作为剖宫产指征;虽然活跃期停滞可作为剖宫产指征,但严格而详细的定义了活跃期延长的定义;初产妇第二产程最长可延至4小时。也就是说,在母儿安全的前提下,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即使产程进展比较缓慢,最终仍可以顺利经阴道分娩,不再轻易将“难产”作为剖宫产指征。当然,新产程的临床广泛应用尚需要一些时间,但我们的观点改变应该在先。国内专家已经形成共识,认为应该在中国弃用Friedman产程图,推广“新产程”,国内一些医疗机构也已经开始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新产程”。


3.5 胎位不正 臀位在足月妊娠中发生概率大约为3%-4%,全世界范围均倾向于对臀位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通过胸膝卧位、艾灸、针灸、外倒转术等纠正胎位,成功率在60%-80%。外倒转术成功后发生胎儿自发性回转臀位的概率小于5%。虽然经过外倒转术后头位分娩伴随着较高的产科干预,但证据已经证实外倒转术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外倒转术曾经一度流行过,但由于担心并发症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以及之前对剖宫产的高度认可而在国内很少使用。事实上,只有极少的案例出现过术后并发症,例如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或者需要实施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故建议规范管理外倒转术前提下,选择合适病例,知情同意后进行。


3.6 其他 阴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为分娩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产科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保障母儿安全,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目前已经改变很多,例如陪伴分娩、自由体位分娩、一体化病房、限制性会阴侧切的提倡、镇痛分娩的推广等等,包括水中分娩,均为孕产妇提供了一种选择,增加了阴道分娩的信心,减少焦虑心态和紧张恐惧心理。当然,这些事情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好,也做的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探索,如孕期体重管理,从源头控制巨大儿以降低剖宫产率。


通过以上提到的各种措施的实施,剖宫产率会逐步下降,在国内不少医疗机构已经看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仅可以降低到30%以下,有些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率已经接近20%。相信随着这些措施在全国的推广,整个中国的剖宫产率会结束这种高位运行的状态,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