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文摘丨谈读书

 nangongcunfu 2016-04-06

        想读书,但不知读什么书,这是常见现象,不足怪。笼统地说,我们应读两种书,一是用文字写成有载体的书,即通常意义上的纸书或网书,另一种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社会大书,定无载体无文字的,但内容极丰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以驴自随,走遍天下,成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读有载体、用文字写的书是为填补知识,好读,只要认真,是人人做得到的事,都可以有收获。但读大千世界的书,是感性知识的来源,能“触景生情”,是开发智慧的途径,不是任何人都能读明白,都能有收获的。 

  具体来说读什么书都可以,开卷有益,是一句名言。只要不是淫秽和凶残的书,都可以读。即使离经叛道,也无需视同洪水猛兽。或者真理在少数人手里,或者你尚未得其精髓。只有这样,思想才不致偏激,才能有裨辨识。 

  怎样读呢?总的要求是先通后专,循序渐进。读书要求通,通有横通,有贯通。 

  通儒、通才都是难以获得的赞誉。 

  贯通是自上而下,历史地了解问题,先有融会而至贯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都是贯通之著。 

  “不读三通,是为不通”,这是清代学者的体会,可供参考。 

  通而后专。专先要读一贯通上下的书,即所谓“专攻一经”。我攻读中国近代史,范文澜老师就指导我先通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和《清季外交史料》。 

  专攻一经必须作札记,要勤思勤记。读一般的书,也最好有笔记。不要信记忆,记忆是靠不住的、是要退化的。警惕老年有书影之叹。 

  写笔记是要花时间的,少年时常感划不来,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欲速则不达。读书不求速度,但求质量;过眼烟云,一掠而过,等于不读——要循序渐进。一目十行是捧杀行为,是古人欺侮后学的“激励”,不是正当的读书法。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 

  求书靠自己,不轻易求别人开书目。有些名人好开书目,但流通不开。胡适的最低书目开“十三经”、“廿四史”,要每个人去读,不可能,不现实。有些导师开出书目,不仅初学者难以接爱,有点知识的人,都不免付之一笑。甚至自己未读过的若干书也都开列,未免自欺欺人。 

  书要分类读,有精读、涉猎、翻阅等不同的读法。任何书都有水分,没有水分不能粘合一起成书,得其大要,取其精华,把书读薄——博观约取。 

  取什么?取事功与精神。事功是知识,精神是智慧。前者易得,后者难求,二者之间、有一“思”字。学而后疑,疑而后思,思而后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好学深思”。 

  独掌在先,交流在后。没有独学的根基,无从交流,没有交流,则无法扩大眼界。独学为获知识,交流为通智慧。知识与智慧是两个不同层次。 

  知识使你得到你应该知道的事务信息,而交流则能发掘你的深层智慧,只有智慧才能结合实际,才能在各种博弈中获胜。古人称交流日“游学“。 

  大学里不要过分强调专业,有许多名人并不专其一业,陈寅恪未读完一专业,到处游学,读了数个专业,成为大师。有多少作家出于中文系?鲁迅、郭沫若学医转文,皆以游学造就,不要独学无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