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忘于手 手忘于书”

 聽雨軒sjh 2016-04-06
“心忘于手 手忘于书”——颜真卿《祭侄稿》赏析
[ 录入者:篆刻 | 时间:2010-03-23 11:09:00 | 作者:顾亚龙 | 来源: | 浏览:340次 ]
    书法艺术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品质的反映,是人的个性的真实写照,是作者内在情绪、下意识的反应过程。它与其它的艺术有个很大的不同,即从一开始它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情形决定了书法作品决不该是绞尽脑汁、万般设计追求某种单纯形式的结果。
    关于这一点,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在浩瀚的古人墨迹中也算得上最具说服力的范例之一。多少年来,每当我读到它,总能得到新的感受和新的启示。
    《祭侄稿》是颜真卿五十岁艺术成熟时期的行书力作,与《争座位》、《告伯父文稿》并称鲁公三稿。它们象三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各自散发出美的光辉,或诡形异状,或渊阔从容,独墨本《祭侄稿》笔情墨趣,奇古豪宕,别有光采。
    如果说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一枝风韵独显的百合花,清香、淡雅、洁净,那么《祭侄稿》就是一曲情真意切、雄浑悲慨的咏叹调;《兰亭序》以“动合规仪,夫姿神从”尽善尽美如“王谢子弟”爽爽绅士风度,体现了一筋一咏,畅叙幽情的闲逸之志,在书品中一展妩媚超逸之格,而《祭侄稿》却在大义凛然,不肯“摧眉折腰”的英雄气节中显露出刚正不阿的崇高品质,在书格中直呈磅礴大气,从而把雄浑质朴的审美意趣推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实可与《兰亭序》分成扛鼎,并峙为行书史上经典之作。
    它书于唐玄宗老迈昏淫之年,北方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叛乱,攻占了东都洛阳,当时叛军到处,人皆望风归降。平原太守颜真卿却以民族主义的英雄气节,为了国泰民安,毅然竖起了爱国旗帜,与任常山太守的堂兄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境内起兵伐贼,他们斩擒贼将,一度兵威大振,阻止了叛军进犯长安。但由于朝廷昏庸腐败,不能组织有效军力积极协击,加之奸臣拥兵不救,致使寡不敌众的常山被叛军攻陷,呆卿及子季明被俘,先后遭害。事后颜真卿派人到河北寻访杲卿一家流落亲人,携归的仅是季明的首骨。正是怀着对家族“巢倾卵覆”巨痛的激昂之情,以悼亡侄季明为渲泄,把全部愤怒和悲伤都融化到了这篇祭侄文稿的笔触中,用真情抒写了一曲“凝刻心魂,收摄血泪”的千古绝唱。
    综观全篇结字组型,形态憨拙,宽绰内涵,虽点画狼藉,却生动自然,于顿挫郁勃之中透出“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气质。
    作者以独创的行书外拓笔法,直法篆箍,以圆破方,以涩避流。圆笔为主,提笔中含,借势转折,迅疾而过,收笔时适可而止,或露锋、或圆止,通篇基调在古拙朴厚、圆劲自然中形成。
    其章法,布局茂密,字形大小、字距行气皆随其自然之变。涂改、增添之处依然而然,使得凝重的气氛平添了几分烂漫之趣。
    王僧虔日:“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采联系着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是构成书法美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祭侄稿》就是以那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风格、特色的一致性,通过浑朴的线条,稚拙而随意的字形,铿锵顿挫的节奏,来使自己神采飞扬的,它给人一种凝重滞涩、怒不可遏之感,点划粗重,字字独立更使人感到强压胸中怒火之情状。似乎千涩的纸窒息着笔墨的流泄,而内心的激愤却似火一团,在剧烈的笔端奋争中喷涌而出。这是人在愤怒之极时,表现出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绪,是人的心律激烈振动的效果。绝非愉悦心境表现的那般“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的笔致。正如明代书家祝枝山所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
    尤其是最后七行,可说是全篇高潮,亦是作者激情沸点,至此,满腔悲愤如火山爆发倾泻无余,一阵风驰电掣般的激越挥洒后,至“尚飨”嘎然罢笔,笔短意认,余味无穷,颇有“此地无声胜有声’之妙,令人心存目想,欲罢不能。
    此外,《稿》中在大量枯笔的强烈对比下,突出了旋律上的跳跃,把本来灼热的情绪烘托得更炽烈,也是“怒从心头起”的具体显现,是作者无意于书的涂抹中“心忘于手,手忘于书”的真情表记。
    诚然,掌握一般的书法技巧,写一手可看的字并不难,可贵的是能将一定的笔墨技巧融化成思想意识、情感的表现形式。是能以纯粹抽象的线条,表达抽象的情感意绪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祭侄稿》使我们除了欣赏那精湛的笔情墨趣外,还进一步领悟到了作品形式中更深层的意蕴,从整体精神气格上捕捉到了那无声的艺术语言,从作品风格与作者人格之间的连接点上,将一般直观感受上升到了一个直面作者灵魂的深层次。

1.jpg
2.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