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司马迁施以宫刑的刽子手竟然是他?

 雪鹰精品书屋 2016-04-06

今天呢,咱们说一说的是汉武帝时期一位酷吏——杜周。杜周是张汤的徒弟,但显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汤虽然过分,比起来杜周来啊,还要逊色一点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遭受了宫刑,生不如死,也都是拜杜周所赐啊。

一、杜周是如何走上酷吏之路的?

在讲杜周与司马迁的恩怨之前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杜周是一个什么人,他究竟是如何走上酷吏之路的?

杜周呢,是南阳杜衍人,也就是今天的南阳市人。杜周出身跟张汤差不多,甚至更差些。他是南阳太守的“爪牙”,也就相当于官府放养的痞子狗,听太守的指挥见谁咬谁。

即便有这样一个不光彩的出身,杜周还是赢得了太守的喜欢,并将他推荐给了张汤。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几件案子办下来,张汤觉得杜周颇有自己的风范,非常赏识他,于是啊,升他为廷尉史。

对司马迁施以宫刑的刽子手竟然是他?

杜周

要说这杜周的为人之道与张汤极其相似,他们都是向上运动的典范,并且深得其中奥妙。杜周断案从来不以国家法律为准绳,而是时刻关注圣意,以帝王意志为准则。杜周有一个门客很看不起他的这种做法,只知道巴结皇帝,这哪是一个正人君子的做法呢。

有一次,杜周的门客就大着胆子质问杜周:“你身为天下的法官,却不以法律条文为准绳,反而专门迎合皇上的口味,唯上是从。判案的人难道应该是这样的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杜周泰然自若,他语重心长地说:“法律是从哪儿来的?从前的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后来的国君认为对的也定成法令。法律本质上就是君主的个人意旨,哪有什么亘古不变的法律啊?”

很显然啊,杜周并没把这么冒昧的门客“当外人”,他的回答很“接地气”,似乎某种程度上还在向对方传授自己的“官场经验”。杜周对法律本质的诠释,毫无疑问是他多年官场历练、人生经验的总结啊。

他深知自己的官帽能不能戴得长久,官位能不能步步高升,完全取决于皇上的心情!仕途之路要想走得平顺,就必须“唯皇上马首是瞻”,皇上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就是他执法量刑的唯一标准。杜周对封建法律实质的诠释发人深省,宛如一面魔镜,还原出专制主义封建社会环境下法律“人治化”的突出特征。当然,他也凭着这些阿谀奉承的本事呢,才能步步高升啊。

等到杜周做了廷尉,处理皇帝交办的案子就更加多了,他的“酷烈”作风愈加得到了彰显,在公卿大臣面前耍“酷”也是常有的事。

据史书记载,当时,郡太守、丞相和御史府的案件都要交送到廷尉处处理,一年就有1000多个案件。大的案子往往牵连到100多人,小的也会牵连到数十人。等到会审时,狱吏就拿给犯人一张起诉书,责令这些人按照起诉书来认罪,如果有人胆敢不服罪,狱吏就会毫不犹豫地大打出手,用冰冷的鞭子抽打他们,直到囚犯们屈打成招。街上的老百姓只要听说狱吏要来抓人了,就像惊弓之鸟一样吓得纷纷拼命逃匿。

二、司马迁惨受宫刑始末

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落到杜周手里的倒霉鬼。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落到了杜周手里呢?

原来啊,司马迁是受到了将军李陵的牵连。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同时呢,也是汉武帝麾下的一员爱将,李陵身材结实,骑射技艺高强,而且爱兵如子,是大家眼中的偶像人物啊。汉武帝也颇喜欢这员悍将。

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令骑都尉李陵负责押运粮草。李陵觉得不妥,于是就向汉武帝建议说:“不如让末将率兵五千,深人敌军腹地,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让敌军心神大乱之后,再命我主力围攻,一定能取得胜利。”

对司马迁施以宫刑的刽子手竟然是他?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听了大喜,同意了李陵的计策。在天汉二年九月,李陵率五千步卒从居延出发,一路上马不停蹄,直接插人了匈奴境内的心脏地带。在浚稽山一带,李陵与匈奴的主力交火,李陵的奇兵勇猛无畏,把3万匈奴骑兵杀得四处逃窜。

匈奴首领单于以为遇到了大队人马,吓得赶忙派人四下搬援兵。李陵灵机一动,就与匈奴兵展开了游击战,几日下来,便歼灭了单于精锐3000余名。眼看着胜利曙光即将到来,意外发生了,李陵的一个部下被俘,供出了李陵仅有5000兵马。单于得知后,调动了8万兵马围住了李陵,李陵在弹尽粮绝之际,被单于俘获。

李陵被单于俘降的消息传到宫里,汉武帝龙颜大怒,当即庭议李陵之罪。有些见风使舵的大臣见皇帝气得面色通红,便齐声斥责李陵叛国之罪当诛。

那时,司马迁是太史令,为人耿介不阿,见大臣们落井下石,很是不忿,他出庭奏道:“李陵平日孝敬母亲,对朋友讲信义,爱兵如子,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风范。如今他一旦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以臣看,李陵不仅罪不当诛,而且应该褒扬。他以区区5000人马,插人匈奴心脏,把单于的8万大军打得魂飞胆破,这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我们的援军早点到达的话,说不定早已凯旋了。李陵对圣上忠心耿耿,他既然不肯以死名节,一定是想来日将功赎罪以报圣恩。”

司马迁讲得句句在理,没想到武帝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认为他是在为李陵狡辩,并有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嫌,原来这李广利他是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起初,武帝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只令李陵协助运输军用物资,李广利少有战功,表现平庸。司马迁敢公然诋毁皇亲国戚,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汉武帝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了臭名昭著的廷尉杜周处置。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后,他的“案子”落在了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里。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维上是从的杜周,自然不会轻饶司马迁。在狱中,对司马迁实行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但生性倔强耿直的司马迁始终不屈服、不认罪,最终司马迁还是被判死刑。

对司马迁施以宫刑的刽子手竟然是他?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愤写《史记》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50万两黄金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一生清廉,哪有这么多钱赎罪,而腐刑既残酷地摧残肉体,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他悲恸欲绝,甚至想到了自杀。

正当他准备好自杀的时候,他转念一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自己这样死了,真是轻如鸿毛!为了完成《史记》的撰写,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毅然选择了腐刑,这才有了史学巨著《史记》的问世,也使得司马迁得以用一支史笔书写大作《酷吏列传》,对心狠手辣、执法酷烈的酷吏们予以坚决还击!

三、杜周因事帆船

虽然杜周做事乖巧深得武帝欢心,但冤狱多了,得罪的人也自然多了,终于有一天他也因事翻船了。但是毕竟他是武帝心坎上的人,没多久汉武帝又让他出任执金吾,执金吾(yù),西汉末年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并出色逮捕了桑弘羊、卫皇后的家属子弟等,武帝认为他“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

4年后,杜周得病死了,成为酷吏中少有能够善终的人。有人说啊,酷吏是皇帝排除异己的工具,他们就像皇帝手边的一块抹布,看到哪里“脏”了,就随手“擦干净”,抹布用得久了,自然污迹满满,臭不可闻,最终被毫不留情地扔进垃圾桶,就成为其必然的结局。

杜周虽然执法酷烈,但他善于察言观色,司马迁说他“从谀”,可谓一语击中。正因为他“从谀”,奉行“唯上主义”,小心逢迎皇帝的心思,才成就了他个人及其整个家族的“荣耀”。

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皇帝就是一切,杜周的官运亨通、顺风顺水似乎是“必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