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居景德镇的造物夫妻档 | 活法

 汉青的马甲 2016-04-07

日和手帖: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

N

陈知音&刘其弈

陈知音和刘其弈主要以柴烧为媒介,从事艺术和设计创作。现居景德镇的村子里,创作和生活都在这里,他们一直追寻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刘其弈在2009年创立工作室,称知音在2011年加入到其中。自此二人过着生活、工作一体化的日子,因为工作室就在卧室的隔壁。刘其弈觉得创作和生活是难以区分的。


由于之前的房东在房子的利用上发生了变化,他们决定搬到村子里,搬家之前其弈提出了旅行提议,知音了解后做了一系列的心理准备,随后他们就开启了一场长达几万公里的旅行。旅行的路线是边走边制定的,他们出发前只是明确了长江以南各省的方位,以及大概的行进方向。


「路上感兴趣的地方会随机停留,像做宣纸的泾县小岭,我们一待就是20多天。在那儿碰到的人都朴实勤劳,像『古檀山庄』的曹叔,从来没有读过书身上却有一股儒雅的气息,从来没有出过大山却在家里开创了一番事业。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们获益良多。」



回归到景德镇的村子里,日子又恢复了安静、缓慢。其弈把更多精力用在创作陶器上,有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全天都在做陶,而有时一个礼拜都不碰陶泥。知音的每天,大多是默默地打理两个人的日常起居,起床、买菜、做饭、拍照与日常琐碎,感觉好的时候会拿陶泥练练手。相比起其弈对陶的艺术热爱,知音更喜欢制作、发掘各种好吃的食物。


日和手帖×陈知音、刘其弈 专访节选

你们两个人的作息是怎样的?

其弈工作的节奏会随着进展改变,练泥时会很随意,做坯时会持续待在工作室。除了吃和睡的时间,构想和制作几乎各占一半,而后期准备木柴和装窑便又进入另一种节奏,烧窑时要彻夜投柴、守候。因此我的作息基本不是以天来规划的,但每天自然醒后发发呆是不变的。


知音:我一般七点左右起床,骑自行车去镇上买菜,八点左右到家,然后做早餐。吃完早餐收拾半个小时就开始工作了。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己做,偶尔也会有朋友来拜访,喝喝茶、聊聊天,一下午过得很快。我们吃过晚饭会沿着小溪散散步,或是去山里的朋友家。九点到十一点间基本是我俩的放松时间。尽量十一点前睡觉。



业余生活怎么过?

其弈:我们没有「业余生活」这个词,因为我们全部的生活都很「业余」。


知音:好像没有刻意区分工作和业余生活,因为时间都是自己安排,很自由。对我来说,做陶其实是业余的,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制作好吃的食物上。



日常生活中,白天会不会到山上或者野外走一走,做野火饭?在山中喝茶,感觉很棒。

其弈上山游玩或在家发呆都是经常而不定期的事,就像是晚餐后的散步。虽然我们以做陶、卖陶生活,但我们从不接受预定工作,一切都随自己安排,天气诱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放松。


知音会的。天气好的时候会拎着自己做的茶器上山煮茶,也会把把山里的植物带回家里用好看的器皿种下。



你们在住处拥有柴窑,并打算建新窑,那么建一间柴窑需要哪些条件?也和大家介绍一下柴窑文化。

其弈:建一座柴窑其实很简单,有一个大于10平米的空旷场地就好,因为所需要的砖不仅可以买到还可以自己做。最主要的条件应该是「热爱」。因为这项工作并不像作品看起来那样简单、自然或者浪漫,而是一项需要不断重复的枯燥运动,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同时需要时间、需要失败来累积经验。


现在这种柴窑烧成方式在内陆的兴起时间还只有短短几年,它区别于中国传统柴窑的制作和审美体系,更多的是学习日本和台湾,甚至欧美的经验。而日常实用器皿也好,陶艺作品也好,都能在今天良好的社会经济形式中得以生存。它们还是处于一种摸索和建立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吧,一种难以表述清的文化状态。



搬到僻静的环境后,他们坦言生活跟之前比没有很明显的变化。仍是同一个村和相对熟悉的人,只是更安静,也更稳定,创作的节奏会变更慢,会多花点时间在田间劳作上,会为自己种些粮食和蔬菜。


MOOK

6

「世界上有百万种活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本文选自日和手帖的第6本书:《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

兴晨 / interview & text

刘其弈 & 陈知音 / photo provided

中岛厨房

树屋旅馆

一屋一宇宙

日和手帖

探索人与物的关系,全新生活品牌。双月出版一本特集书,制造日常用品。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