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樊绰在其《云南志》一书中说:“茶,出银生诸山。”据著名历史学家尤中先生所著《云南民族史》载,银生城即在今西双版纳一带。而“诸山”,茶学界也已形成公论,即旧时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攸乐山、莽芝山、革登山、倚邦山、慢撒山(今易武山)和蛮砖山。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又是茶的源头,据方国瑜、林超民等教授研究发现,作为西双版纳的原住民,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僾尼人和拉祜族,在语言上均称茶为“La”,而与其毗邻的彝族撒尼方言亦称茶为“Ia”,纳西族则称茶为“Le”,贵州苗族称茶为“chula”,长期饮用云南茶叶的藏族亦称茶为“ja”……从语言学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茶始于西双版纳,而后逐渐散射四周各民族,进而沿长江向整个中原地区传播,并通过诸多渠道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底蕴丰厚、灿烂辉煌的中华茶学史和中华茶文化史。 作为追本溯源的不朽的典证,茶叶工作者们曾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南糯山上发现了一株树龄长达900余年的栽培型“茶王树”,同时,又在该县巴达乡发现了一株树龄长达1700余年的野生“茶王树”。 这些惊人的发现,不仅否决了原流行于世的“茶生于印度”之说,而且还让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茶的信徒,络绎不绝地涌向了勐海,“朝拜茶王”也因此成了西双版纳的又一文化景观。 (摘自《普洱茶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