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他们没有你努力,却过得比你好?》,评论区膝盖碎了一地。其实,“努力却没收获”和“不努力却过得好”的区别,“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懒惰”的区别,本质上都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高效率”与“高效能”的区别。 4月是橙子学院的「高效能」主题月,我们将会邀请古典老师系统聊聊这个话题。 今天在后台连着收到两条留言: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套路:一提到成长、学习就想到读书背单词,一提到读书背单词就是一年100本、一天50个的计划——再往下,就是90%的人一定完不成,10%的人好不容易完成了,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什么呢? 有一本书很出名,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虽然书名土得简直像祖传八代的鸡汤,但看懂了其实是实打实的干货。我基本上在近三年来看了三次,做老师时看了一遍,做管理时也看了一遍,现在去做战略又看了一遍,也带着团队一起读过,每次都有新的启发。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区分一样东西——效能和效率,拽一拽英文的话就是effective和efficiency这两个单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大部分人很容易把“效能”当“效率”来玩。
相信你也在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人打卡背单词,有的甚至每天背几百,看上去很厉害一样。
可是如果你要考四六级、考雅思托福,背些单词打基础是对的。但如果是为了学习口语,其实英语中的常用词只有1000多个,已经能把阅读中80%、口语中97%的词汇涵盖住。所以你不需要一下子背1万个单词,甚至理论上来说前十天你就能把口语常用单词背完,接下来的时间你只是需要反复去用它们。
那些你在应试时养成的、现在沿用的习惯,并不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方式,只是一种高效率的获得认证的方式。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效能和效率是两件事情。
再比如说,很多在团队里做管理的人每天会很忙,很有效率,做事情非常快,比他们的下级快很多倍。其实很多一线管理者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他来自于下级,他当年就是因为做事特快特稳特准特好脱颖而出的。但是,其实你会发现这样的管理者们会越来越绝望。因为随着事情越来越多,他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但他的手下却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懒惰。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作为管理者,亲自把事情做完是一个很高效率却很低效能的行为。管理者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招人,育人——教他们怎么做,把活儿授权出去。否则你会发现一个管理者会变得越来越厉害,团队越来越完蛋:最开始下属的能力可能是8,你的能力是12。随着你狂练狂练,自己变成了16,但你的下属因为长期不练,你还什么事儿都冲到前面,他们可能自动退化成7了。
中国也有杀鸡取卵的故事——鸡每天都生个蛋,人为了多要鸡蛋,把鸡给杀了,取出了鸡里面那个蛋。你会发现,杀鸡取卵这个动作就是效率当时很高,却彻底损失了效能。
所以,我举了这么多例子,你能不能区分出来,效能和效率之间的区别呢?
而我今天想讲的,是高效能而不是高效率。也就是,我认为效能是要比效率重要很多倍的。效能是指未来有可能达成事情的产量问题,效率只是你当日的产出问题。
前几天我女儿第一天送幼儿园,她如果一旦想到自己从三岁开始,到十八岁都得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她可能就咬舌自尽了。幸亏她并不知道,毫不知情地去了幼儿园,而且她觉得幼儿园特别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早在两个月之前我们就不断给她做思想工作。
有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会说: “别吵啊,再吵就把你送幼儿园!” “别吵啊,你这么弄,去幼儿园,老师会说死你的。” “你这么弄,小朋友们会不喜欢你的。” 但是,这么一来,孩子是不是会很害怕——我在家里什么都好,幼儿园,老师和孩子都会对我有很高要求。
我们家是倒过来的。两个月之前我们就和她说: “你别吵啊,再吵就不送你去幼儿园了!” 这时候她一定会想,幼儿园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然为什么不送呢?慢慢就会越来越觉得幼儿园真好。
到了幼儿园门口,我们还会做两件事情:
第一我们会和她说:“你可以哭,但是哭完以后,你还是要继续呆在这个地方。”而不是说:“你千万不要哭。”我们是从小就和她说清楚,哭是很正常的,摔一跤,哭,哭就哭吧。我们坐在旁边看你哭,哭完以后做什么呢,该起来起来,该玩儿就去玩儿。
第二件事情,妈妈会在她的手上亲一下说: “你要想妈妈,就把这个吻贴在自己脸上。这个吻洗也洗不掉的,晚上妈妈还要把这个吻收回来。”
所以你看,其实我们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情,只在这几个点上花了功夫: 第一个就是在家里告诉她,不要吵,再吵不送你上幼儿园; 第二个就是让她明白,哭很正常,好好哭,然后好好玩; 第三个就是正式进入幼儿园之前,告诉她,如果你想妈妈了,有个吻可以留在手心,洗也洗不掉的。
相比于很多人为了上学这件事要和孩子斗争好多年,我们的工作可能很少,但是对结果的影响却很大。这其实也是效能和效率的区别。
我特别想跟大家说,这个时代,别再一味搞提升效率的事情了。因为在效率层面,你很可能是干不过电脑的。
——我背了很多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我读了100本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读到哪了、为什么是这100本书不是那100本书……等等,其实都是在做有效率而不是有效能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一台电脑真的做得不会比你差。
而我们真正能提高的,是效能而不是效率,因为效率是有极限的。你哪怕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也只能比别人多八个小时。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和你同样的时间里,能做比你超过十倍二十倍的事情。那一定不是他的效率比你高10倍20倍,而是因为他效能比你高。
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电脑的效率比你高很多的时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你的效能。 下一篇我们接着谈,提高效能的3个底层逻辑: 横向2/8与纵向2/8原则:在横2/8中看到系统,在纵2/8中都找到自己的优势定位。 象与骑象人:学会哄自己的“象”朝适合的方向走,不折磨自己,也不放纵自己。 加减乘除法则:这个世界上所有提高效率的方式,无非就是加减乘除。有效整合,才有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