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理念的内涵 明志:是指从医人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是什么?来不得半点含糊。做医生是如此,做其它的事情也如此。医生的志向就是做个人民信得过的好医生。有了好医生的志向才有做明医的追求,有追求才能成就事业。要象吴汉仙先生那样,面对取消中医的国民政府,举旗赴京请愿,为捍卫中医药的地位,他创办了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对中医药事业做到了矢志不渝。 明德:做人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就是德性。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良心道德“。那么一个从医的人,他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其职业道德标准是以济苍生为已责,以救民生为大任。不能见钱眼开,见功就上,有利才行。要熟读孙思邈《大医精诚》,作为医生,才能体会如何对待病人。他的名言:“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永远是我们从医人的座右铭。 明理:做人要懂人的道理,做医生要懂医理,就是对疾病要知来龙去脉,了解因果关系。要研究医学理论,能讲清疾病产生的原因。能阐述理化检测的数据和异常的原因。现在只看数据和报告单的医疗作风,已经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的正确诊断。所以,明理是要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充实理论的一个过程,讲清疾病产生的原理,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条件之一,只有通读黄帝内经,才能通晓“养生疗病,天人合一”的理论精华;。 明法:学扁鹊开临床四诊之先河。当疾病诊断后,要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法则。特别在理化发达的今天,如何选择理化辅助诊断设备?这就是明法的基本知识。现在临床上所有的检测设备一齐上的做法,就是不懂方法所致,哪种仪器作用哪些部位和脏器都搞不清,还能是个明医吗?正是法不明,才造成病人费用增高,误诊增加。 明方:方法的正确与否,是事业的成功关键。从医是这样,其它行业同样如此。葛洪不但创立了制药新工艺炼丹术,他还开辟天花预防之先河。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新的方法是开拓进取的第一步,没有创新就没有超世界先进的炼丹术。葛洪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驱,是医学人开拓创新的典范。 明术:尊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创立的辨证施治,开临床医学之先河。对疾病处理就是技术,如按脉、推拿、针灸手法等等。按脉技术没学会到手,就象书中讲的那样“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临床医生,在临床医疗中不但不摸脉,反而认为摸脉不可信,只有仪器是诊病的依靠,理法方药更是随心所欲了,做医生不明医术何以言医。 明业:就要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是说做一行爱一行,只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才能对自己的所从事的认真负责。如钱乙就是明业典范,他在医学中不是以一概全,而是根据不同人群年龄层次进行区别对待,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创立了儿科专业。区分个体差异,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对现代有人提出中医不科学的根源就是不能重复性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明责:华佗是从医人的典范。他不但是世界外科手术的鼻祖,他在从医生涯中不慕荣华富贵权势,履行医生之责。如他提出要为曹操做颅脑手术,他就没有把曹操当作是一方诸侯,只把他当作病人。他想的是医生要为病人解除痛苦,没想到曹操要拿权势杀他的头。他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他不愿做官,宁愿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体现了一个医生的高度责任。 明察:明察是对待病人要从神到形仔细观察。从患者诉说的神态到疾病的部位要观察认真仔细,不能只听病人讲,只看检验单。察言观色是中医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宋慈求实求真的明察审慎,不但为公正办案做出了贡献,成为法检医学之先祖,也是习医之人必备的素质条件之一。 明药:药有动、植物、及矿物药、化学合成药之分,更有有毒无毒之别;有药食同源之说,更有配伍宜忌之理。历有性味归经,又有功能主治。现有药物成份和药理作用,更有作用部位。李时珍在原有本草书籍的基础上,他走遍名山大川,实地考查,从原300多种中草药中,增加到1300多种,著有《本草纲目》一书。他对我们后人留下的不是一部《本草纲目》,而是求实的创新精神。 明时:中医历来很重视时间医学,如血液周流的子午流注学说就起源于天文历法,学医之人必须把时间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经常讲时间就是生命,失去一秒钟可以使生命终止,争取一秒钟作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送给一个家庭的幸福。作为医生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待病就没有上下班时间束缚;没有寒冬酷暑;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天晴雨雪。病人的需要就是上班时间,切忌拖拉作风的出现。 明白:我认为:在某种情况下做人可以含糊涂点,不要太精,太精则伤和。但做医生就绝不能含糊,糊涂就会害人害已。所以,做医生就必须明白,明白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明白的人少,糊涂的人多。由于职业的不同,明白与糊涂往往就在矛盾中交织着,如从政的人对自己有利时想明白的人就多,碰到问题时想明白的就少。所以郑板桥有句从政名言叫“难得糊涂”。但从医者就不能用这句从政名言用于医生职业。糊涂不仅使病人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贻误病情,造成精神压力和负担,给多方面的人造成痛苦。 “明医馆”不但要求医生要做到明,还为患者提出了“明白就医,明白看病,明白用药,明白花”四明要求。开设了真假伪劣药品鉴别专柜,只列出了医务人员特长,没介绍职称和职务。避免选医生跟着职称和职务走的误导。这种理念是古今医药研究所创办者40年来的从医总结,正是这种从医理念支撑门面,40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纠纷。做到了社会认可,患者信任。 参观者在“明医馆”的留言薄上写道:这个“明医馆”还真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和我们需要的“明医”。“明医馆”的举办,既解决了人们对“名医馆”的逆反心理,也为从医人员提出了行医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