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三焦辩证治疗水肿

 好来888 2016-04-07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于肌肤而成水肿。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肾主行水,肾阳的气化作用对全身气化功能的发挥和水液代谢有重要作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亦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三焦运行水谷,人体摄入的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是由多个脏腑分功协作,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三焦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指出水谷的通行,必须以三焦为道路。上焦主接纳饮食水谷,宣发输布精微作用,中焦主消化腐熟水谷,化生营卫气血,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故《灵枢?营卫会生篇》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3水肿病的三焦辩证分治
        水肿病在治疗上因感邪的轻重及证候的不同,累及部位不同,在选方用药也方面也不同,但总的治疗原则是采用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之法,使水湿得以排出体外,而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由于水肿与三焦中的肺脾肾关系密切,在总原则的其基础上分别从肺、脾、肾三脏特点入手,进行辩证分治,有时需要协同应用。现浅述如下:
        3.1从上焦辩治
        上焦统心肺,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为水之上源,肺主皮毛,故由于上焦肺的病变引发水肿,其临床表现多起病迅速,多见眼睑水肿,可迅速发展到四肢及全身皆肿,多伴有外感症状。《金匮要略》中说“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押溏”,多为风水,《金匮要略》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治疗上《金匮要略》中说“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明确提出了宣通肺气、发汗逐水的方法,多选用越婢加术汤加减,亦可在发汗的基础上加用茯苓、泽泻、葶苈子等泻肺逐水之药,治疗及时,预后良好。
        3.2从中焦辩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湿证的病机与脾有关,而中焦主要为脾胃二脏,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湿,脾脏病变引发水肿多病程较长,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水湿之邪伤及阳气,可见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身重神疲,胸闷纳差,脾虚湿困之象,《金匮要略》说“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治疗上《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中立才能权衡,说明了脾胃是中焦的枢纽,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治疗中要主注健脾和胃加以利湿。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者采用健脾利湿之法;同时脾失健运多合并有胃失和降的表现,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如有胃热者,用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减,脾气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半夏、生姜、陈皮、茯苓、泽泻、猪苓等和胃降逆,健脾利水之药。如为脾阳虚,温运失司所致水肿,则用实脾饮加减。脾脏的病变,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预后不良。
        3.3从下焦辩治
        下焦统肝肾之气,肝藏血,肾藏精,肾主水,司膀胱的开合,肾脏水肿多为全身性浮肿,尿少,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肾虚水泛之象,《金匮要略》说“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弱”,又说“黑水者,先从脚跌肿,其根在肾”,肾阳虚者,可从温补肾阳入手,可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肾阴虚者可用左归丸加减。肝藏血,久病入络,血脉瘀阻的情况下,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取血行水赤行之义。
        4总结
        水肿的病因病机,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化失司,三焦水道不通而致。故在治疗实践中,要以三焦为纲,肺、脾、肾为主导,采用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之法,使水液得以排出体外,有时要肺、脾、肾三脏协同治疗,还要兼顾人体正气的治疗,对于体质虚弱者,要注重扶正,利尿应缓一些,以免正虚邪恋,病邪难除。
参考文献
[1]谈水肿从肺脾肾论治 作者:王晓红
[2]中医内科学——水肿 主编:王永炎
[3]水肿病从肺脾肾辨治 作者: 刘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