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琅琊榜》:为什么要肃清夏江

 相识是缘0 2016-04-07

在誉王谋反事败身死,夏江御前指证梅长苏为林殊的最后一搏失败后,靖王和梅长苏开始大规模抓捕、清理夏江余党,甚至不惜动用国际情报机构——琅琊阁,找到消失多年的夏江发妻,来协助肃清夏江一党。




夏江夫人和夏江分开多年,正因为年代久远,反而把一些隐藏极深的夏江党羽给起获了,包括范大人、钱军侯。范大人,夏江越狱后藏身其家,一直未引起怀疑。而钱军侯,一看就是军队高级将领。




说到这里,杜宝俊再次给大家提个醒,观察政治人物的派系,绝非简简单单的A、B、C标签。真正重要的关系和人脉,会潜伏极深,轻易绝对不会暴露,他们是手中的王炸,一旦打出去,就是胜负手。




像老奸巨猾的谢玉,明明已经选择太子,表面上还保持中立,甚至派世子谢弼去誉王身边做事,放烟幕弹麻痹誉王,也是这个道理。你所理解的“谁是谁的人”,恐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在梁国政治的心脏地带——皇宫大内,也起获了一大票宫女。其中一些人还没来及干坏事,“手上还干净”,但都被调离。




甚至连未来太子妃的奶娘都是夏江一党,可见其布局之早、之广。算上早前被梅长苏拔除的暗桩、眼线,整个梁国政坛,夏江(璇玑公主)的势力无处不在。


为什么誉王谋反,都没有大事株连;而夏江入狱,却要不留死角地肃清其余党?


这要看夏江为首的政治势力,其成色到底是什么。


在《改革之难》里,杜宝俊说,《琅琊榜》一剧,其实就是祁王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夏江的政治对决。


祁王要改革,要裁撤悬镜司,此事并非出于私心争权,而是要把国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机构存在,以至于百官猜忌,人心惶惶。


祁王追求的是一个清明政治、阳光政治,而不是见不得光的、在阴诡地狱里拨弄风云的黑箱政治。


梅长苏告诉夏江,“那个时候,祁王殿下裁撤了悬镜司,还会考虑如何妥善地安置你。”


但是,夏江因一己之私,为了保住权力和悬镜司,利用皇帝的多疑,推波助澜,离间皇帝父子感情;用伪造书信的下作手段,构陷赤焰军和祁王,把改革派一网打尽,把梁国一个生动活泼、明朗向上的政治局面,彻底葬送。




这样的手段,已经突破了法律、道德乃至人伦的底线。用梅长苏的话说,是“恶魔般的行径”。


都说夏江只效忠皇帝,但纵观《琅琊榜》一剧,从头至尾,他都是为了个人权力和私欲,利用皇帝达到目的:


利用皇帝的多疑,让父子反目,除掉政敌祁王;


利用皇帝和靖王之间的心结,以及靖王纯良执拗的性格,设下卫峥这个局,来狙击靖王上位;


在大势已去之后,毫不犹豫地撺掇誉王起兵谋反,败中求胜,兵发九安山,直接要取皇帝性命;


在最后的最后,看似败局已定了,夏江还能再次利用皇帝猜疑的性格,以及对赤焰案的心结,放出胜负手,于御前指正梅长苏为林殊,差一点就成功。


皇帝最疼爱两个儿子,祈王,被夏江构陷谋反,誉王,被夏江撺掇谋反,先后被送上了不归路。都说“悬镜司是皇帝手中的剑”,可杜宝俊看到的却是——“皇帝是夏江手中的剑”!


夏江有句话,叫“人死了就不算赢”。




在夏江最后一击,进宫指证梅长苏为林殊之前,夏江安排下属:


如果陛下信我,就是悬镜司重生之日;如果再生变数,恐怕我是很难活着走出来了。即使我此去难回,也不会让他们得逞。你便可依我吩咐过的,将京城内外,所有暗藏的人马尽数启动,不论宫里宫外,搅他个天翻地覆鱼死网破。我叮嘱过的那几个人,不计代价也要取他们的性命。




在夏江的黑名单中,第一个被动手的就是莅阳长公主,因为她手上有谢玉的手书,那是揭开赤焰冤案这个黑盖子的钥匙。


有人可能不明白,夏江伙同誉王谋反已然是死罪,左右是个死,他为何还要把赤焰案的秘密带走?


因为真相揭开之后,对夏江为首的政治势力来说,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梁国的人民、梁国的政坛,将彻底抛弃夏江一系。见不得光的东西,是无法站立天地之间的。


梁国政坛,表面上看,有不同的派系,太子系、誉王系、靖王系、中间派等等,也有不同的主张和政见。祈王、靖王,以及沈追、蔡荃等人,追求的清朗的政治生态,是阳光政治,以求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


太子(景宣)、誉王,还有那一干尚书,个人利益、派系利益至上,固然斗得不亦乐乎,也有突破底线之举,但并没有颠覆梁国、打破这个体制的念头。他们在政治斗争失败后,也是愿赌服输。


而夏江,跟他们不同,“谁挡他的道就要把谁搬开”,即使是皇帝。为此不惜让整个国家和天下苍生陪葬。


梁国政坛的底子,其实是以祁王为首的开明革新派对决夏江为首的保守反动派。至于靖王、誉王,说白了,两派的代理人而已。


由于毫无建设性可言,夏江系绝不能见容于革新后的梁国。就像本朝的文革派,在改革开放之后,必须彻底否定。而且埋葬之后,也必须彻底封印,决不允许借尸还魂、死灰复燃。


而平反赤焰逆案,就是开辟新局、封印夏江势力的第一步。这一点,靖王清楚,夏江也清楚。所以,莅阳长公主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靖王要她首告,夏江要除掉她。


“再读《琅琊榜》”是系列文章,本文是第二篇。回复“45”,提取第一篇《改革之难》。


另外,《改革之难》中的“祈王”应为“祁王”,杜宝俊向琅琊榜粉们致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