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名园浙江海盐武原镇绮园

 mrb8 2016-04-07

绮园 - 概述

绮园绮园
绮园园主充缵斋系清代诗人、剧作家黄燮清之次婿,黄家先后拥有拙宜园和砚园。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两园均遭兵火毁坏,同治六年,冯缵斋集两园山石精粹,并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筑此园,同治十年初具规模。后又续建了亭台楼阁等,增设景点,并将其命名为绮园。解放后冯氏将园林献给了国家,1960年10日至1961年10月辟为嘉兴专署工人疗养院。1967年重修,更名为海盐人民公园。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6月复名绮园,1990年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绮园前为宅院,现存三乐堂等建筑。三乐堂为九开间二层楼,前后皆天井,在砖雕门斗上饰飞椽斗拱、隐堂匾额“竹苞松茂”等。所谓“三乐”,为“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人,一乐也;父母兄弟俱在,二乐也;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乐也。”陈从周教授为三乐堂题额。
 宅后为园林,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约2000平方米,树木遮盖约7000平方米。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古木参天,山、水、竹、木、厅、亭、阁、桥、隧道、飞梁等布局精美,错落有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得其宜。

绮园 - 文化价值

绮园园主冯缵斋系清代诗人、剧作家黄燮清之次婿,黄家先后拥有拙宜园和砚园,黄燮清将两园作为次女黄秀陪奁。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两园均遭兵火毁坏,同治六年,冯缵斋集两园山石精粹, 并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筑此园,同治十年初具规模。后又续建了亭台楼阁等,增设景点,并将其命名为绮园,意为“妆奁绮丽”。解放后冯缵斋后人将园林献给了国家,1960年10月至1961年10月辟为嘉兴专署工人疗养院。1967年重修,更名为海盐人民公园。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6月复名绮园,1990年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绮园 - 内部结构

绮园绮园
绮园前为宅院,现存三乐堂等建筑。三乐堂为九开间二层楼,前后皆天井,在砖雕门斗上饰飞椽斗拱、隐堂匾额“竹苞松茂”等。所谓的“三乐”,为“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人,一乐也;父母兄弟俱在,二乐也;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乐也。”陈从周教授为三乐堂题额。宅后为园林,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约2000平方米, 树木遮盖约7000平方米。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古木参天,山、水、竹、木、厅、亭、阁、桥、隧道、飞梁等布局精美,错落有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得其宜。进园为一座四面轩敞的花厅“树百堂”。厅前一湾流水。绕厅围山东流,穿洞至山后大池,厅前池上架有曲桥,与隔水相望的堤岸、假山相映成趣,厅后障以小山,山上怪石嶙峋,厅西北面一奇石“美女照镜”,“镜”者,石颈项处有一圆孔,清晨,孔中光耀四射流光如镜;“美人”者,一喻石之美,二喻游人情绪之美。游人观景如美人照镜。山后池水明澈如镜,池东岸有“醉吟亭”;西北有“临波水榭”,过虹桥沿堤向北,路随山转,古藤匍匐,竹径蹬道,盘旋而上,山顶有“小隐亭”,为全园最高点。 2001年06月25日,绮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绮园 - 造园艺术


绮园绮园
整个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自成一区,不附属于住宅区;用大面积水域,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与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园从西侧入口,中建花厅,前架曲桥,隔池筑假山,水绕厅东流向北,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水穿洞至后部大池。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夕照、美人照镜、百鸟鸣春、泥香三乐等景点。其游径有山洞、 岸道、飞梁、小船及低于地面的隧道等组成,构成了复杂的迷境,为江南园林所仅见。园内假山分成前、中、后三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园内建筑“潭影轩”、“小隐亭”、“滴翠亭”、“风荷轩”为建园点缀,更为游人提供休憩之处。园内小桥有九曲桥、四剑桥、罨画桥联结山水,更构成独立的景致。如四剑桥由三跨石板构成,为我国园林桥景的孤例,罨画桥为石拱桥,将园中湖水分为两界,拱旁有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与周边景物构成如诗画境。园南为住宅“三乐堂”,为白墙黑瓦七楼七底的典型江南民居,与园林相得益彰。

绮园 - 地理位置

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位于海盐县城武原镇东区。该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略点缀建筑,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致典雅而闻名于世。
绮园门票:5元。

特点

(一)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   
(二)园虽为宅园,但因其面积较大,而自成一区,相对独立;   
(三)用大面积水,以聚为主,散为辅,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布局。   
(四)东北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不像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总之,该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是不可多得的造园佳构。在浙江现有的私家古典园林中实属代表之作。 

绮园 - 山东·菏泽·绮园

清代建设,位于曹州城南,占地5亩,中辟南北小径,两旁尽植牡丹,株距5尺。牡丹花开时,前来观赏者终日不断。绮园主人晁国干著有《绮园牡丹谱》,今已失传。晁国干的表叔、贯城教谕刘辉晓于道光十九年写的《绮园牡丹谱记》,有手抄本传世。该园现已不存。[1]



绮园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位于浙江嘉兴武原镇绮园弄,占地14.8亩。该园原为明代废园,后冯氏在此建园,人称冯家花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


 
    绮园园主充缵斋系清代诗人、剧作家黄燮清之次婿,黄家先后拥有拙宜园和砚园。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两园均遭兵火毁坏,同治六年,冯缵斋集两园山石精粹,并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筑此园,同治十年初具规模。后又续建了亭台楼阁等,增设景点,并将其命名为绮园。解放后冯氏将园林献给了国家,1960年10日至1961年10月辟为嘉兴专署工人疗养院。1967年重修,更名为海盐人民公园。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6月复名绮园,1990年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绮园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树木遮盖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整个园林几乎为绿树所覆盖,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四十余株,均经数百年风雨。树木有耸立于山巅,有静障于山谷,有展翅于山崖,有俯仰于水畔。还有小竹丛丛,以及攀附高树的藤蔓,蒙络摇缀,翠盖如云。

    绮园可分为三部分:园南部以叠石假山为主,自南婉蜒至北,再折向西东,隔断园中、北部自成格局。下行则洞穴婉转,回环幽深,窄处竟须贴身而行,可渡过涧桥转入山道上登峰顶,也可出向园中北部。整个南区布置,酷似苏杭园林,紧凑精巧,而山秀水活,变化多姿,又较诸名园胜过一筹。南部厅舍建筑为潭影轩,是整个园中主厅,包藏于南北东三面假山之中,其前有山石名“美人照镜”。园北部为大土山,横亘北境,俯瞰全园,也甚具扬州园林风致,但山阴面又是精细建筑,有邱壑,有池潭,段段成景,自成境界,有亭名“依云”,使人仰之弥高。园中部为大面积的池潭,水面广阔,南迎假山区,北负大土山,是全园精神所系。池潭水南来自假山区的溪流,西有水口,脉络贯通,增其灵动,而池潭上连接南北两山的东堤,西至东的南堤,将池潭分割,使潭水一分为三,想见造园设计者极高的艺术构思。东堤有石拱桥置画桥高踞,石阶九级,桥联为“两水夹明境,双桥剪彩虹”,提携全园,为视觉焦点。而南堤与南部假山平行,在堤上缀以两平桥,但见峦光波影,使人如行山阴道上;其一名曰剑桥,所架桥墩为四座如剑尖的石柱,为建桥之孤例。潭东山脚是诸景所会处,有滴翠亭。潭西有“临虹水阁”等几座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