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仲则的江南燕笋之思|原乡

 老朱煮酒 2021-01-11

燕笋是故乡旧物。

之所以称为燕笋,按《广群芳谱·竹谱五·竹笋》:“燕笋,钱塘多生,其色紫苞,当燕至时生,故俗谓燕笋。”

燕笋不只是浙江钱塘多生,我的故乡常州乡下旧时也多,虽经工业化尤其是乡镇印染化工业的摧残,期间大片死绝,如今已经又有栽种并又存活繁茂。

燕竹是故乡栽种的三种竹子里个头比较大一种竹子,大的有拳头那么大。我们小时候夏天在竹园里玩耍乘凉,搭草绳吊床,爬竹子,在不同的竹子上跳跃换竹,都是在燕竹园里。

不过,燕竹虽然比淡竹粗大,但却不成器,柔韧性较差,做篾席竹篮之类,都不能用燕竹,连锄头柄都不能做,只能用来做晾晒衣物的竹杆。

但燕竹笋却是故乡最鲜美的竹笋。

通常每年冬天,大人都会挑些地里的土,堆高燕竹园,然后在燕竹园周围用蒺藜荆棘围上,等着春天到来,燕子回来,燕笋就会钻出地面。

我记忆中的燕竹,是故乡发笋最早的竹子。春天到来后,气温回暖,小孩们尤其关切燕竹园里的地裂开没。竹园用荆棘围着,不能进去踩踏,而竹园边上,容易见太阳的地方,往往是燕笋最早破土而出的地方。

一场春雨过后,燕笋悄悄地拱开了地面,孩童们天亮后就会发现,竹园周边裂了很多缝隙,一个个褐色的顶着青色的小尖钻出了地面。白天,阳光温暖打过,燕子也下江南了。笋冒尖了!

这个时候,冬笋已经过去,福建流通过来的毛竹笋,已经吃了一段了。

(故乡不知哪里来的幺蛾子,要村容整洁,鼓动农民砍伐竹园,此种焚琴煮鹤荒诞无稽之事,竟然出现在号称文物旧邦君子之邦的江南故乡,真是愧对先人。图为劫后余生的燕笋)

晚上春雨淅沥,凌晨醒来,在挨着竹园的房子里,静心的人几乎可以听见春雨下燕笋出土拔节的声音。

陆游《访野人家》诗云:

“山入柴门窄,桥通野路长。

群童挑燕笋,幼妇采鸡桑。

淳古非今俗,留连到夕阳。

盘餐敢辞饱,满箸药苗香。”

燕竹无甚大用,基本也就只剩下发笋当菜了。

陆游说的挑燕笋,很贴切。我们割草用小铲子,也叫挑草。挑燕笋时,用小铲子,顺着竹笋,插进地面,寸劲一挑,铲子插进笋根,喀嚓清脆一声,笋就与竹鞭两分,拎出来一看,笋的根部白中泛黄,哧嫩。

一把燕笋放篮子里,长短粗细差不多,笋壳颜色,即如《广群芳谱》里说燕笋的那般,“其色紫苞”。剥掉层层笋壳,燕笋白黄滑嫩,颇让人有我见犹怜之感。毛笋之类,剥尽笋壳,也绝无此感觉。

当然,笋壳可以扔羊圈里,羊会吃,也可以垫羊圈。

燕笋是我吃过的笋里味道最为鲜美甘淡的,它没有其他品类的笋特有的一丝苦涩味。

远古时期,笋便是宴客佳品。《诗经﹒大雅﹒韩奕》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言韩侯初立,得周宣王厚赐,取香蒲与竹笋之嫩苗为菜蔬以饯之。可见笋之珍贵。

我小时候,燕笋可以配烧许多菜,荤素百搭,皆为地方名菜。通常人家吃的油闷春笋,名虽盛,略俗,我也不甚喜欢。比如白居易,喜欢蒸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笋吃多了,肉都不想了,这也算是白居易的南方之思,且是素食之思。

燕笋可以炒水腌菜。把燕笋中剖,切丁,与剁碎的水腌菜一起放油翻炒,虽然简单家常,却是美味。

此与咸肉一起烧同理,腌菜有咸鲜味,而燕笋有新鲜味,两种鲜味相遇汇融,绝对的人间美味。

燕笋也可以炒新韭。把剥好的燕笋切片丝,用开水先焯一下,因为笋肉厚,而韭菜下过色变即熟,不易一起熟。开水焯过后,先把燕笋片丝入油锅翻炒,然后放入韭菜,翻炒,加些盐即可。

其实新韭菜老韭菜,都可以,所以说新韭,无非是取其嫩意,嫩鲜配笋鲜,自然是好东西。

燕笋炖鸡蛋羹,也是绝味。

相传康熙爱吃喜吃春笋,每年春天都要吃江南春笋。李煦在扬州两淮巡盐御史任上,曾给康熙帝上呈《奏为恭进新出燕来笋事》的奏折,通过恭进燕来笋,“尽臣煦一点敬心”。

1765年,花花皇帝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在各种江南时蔬中,食用最多的便是燕笋,其菜谱中有春笋糟鸡、燕笋糟肉、春笋爆炒鸡等品名。

可见,燕笋荤烧,味道更赞。我至今不能忘记故乡燕笋煨炖咸肉咸骨头炖鸡炖鸭的味道,鲜味犹胜。

苏东坡在给友人李公择诗中,曾有这样的叙说:

“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

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绷。

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

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这可谓东坡先生的南烹之思,思的也是江南竹笋之味。

乾隆时乡邑前辈大诗人黄仲则,曾客寓法源寺,做 《摸鱼儿·雪夜和少云时同寓法源寺》词,其云:

“江乡风味,渐燕笋登盘,刀鱼上筯,忆著已心醉。”

旧都雪夜,贫病饥寒的诗人心里,却是春日暖阳,桃红柳绿,燕笋破土,刀鱼翔游的故乡春色。于是沉醉于江南故乡春日之味,且唯燕笋刀鱼,想着想着,已然心醉。此可谓黄景仁燕笋刀鱼之思,堪比张季鹰莼鲈之思。

好在,如今交通方便,我辈虽客居北京,春日早发午至,当可一解燕笋之思,再不用像苏东坡那样“千里寄竹萌”了,更比困顿旧都的黄仲则徒念燕笋之思,不知幸福了多少。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