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方面表现为各个脏腑组织功能范围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整个人体的抗御外部的卫外力量。祖国医学对这些生理上的相互联系,是以阴阳来概括的。 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两个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是一个互根的整体。就人体的生理功能来说,机能属阳,物质属阴。机能活动必须依靠营养物质的资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对地说,饮食物的消化又必须依赖脏腑的功能活动,才能变化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两者是保持着既对立而又统一的协调关系。 以内外阴阳而言,阴气(包括津液、精血等有形的物质)藏于内,阳气(包括机能活动,卫外力量)行于外。阳气行于外是阴气的保卫者,阴气存于内是阳气的供养者。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就是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内经》里用阴阳阐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俯”等论述。 阳阳相互依存的理论,不但可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而且在指导临床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治疗血虚的病人,中医认为不但要补血而且要补气,因为血属阴,气属阳,血的生成有赖于气的作用,补气能促进生血,也就是“阴生于阳”的意思。 |
|